闭合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3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8-9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一般资料 | 第8页 |
(三) 诊断标准 | 第8页 |
(四) 病例纳入标准 | 第8页 |
(五) 排除病例标准 | 第8-9页 |
(六) 剔除病例标准 | 第9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9-10页 |
(一) 闭合复位组 | 第9页 |
(二) 手术组 | 第9-10页 |
(三) 功能锻炼 | 第10页 |
三、疗效评价 | 第10-13页 |
(一) 观察指标 | 第10页 |
(二) 统计方法 | 第10页 |
(三) 数据及分析 | 第10-12页 |
(四) 结论 | 第12-13页 |
讨论 | 第13-20页 |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踩关节损伤的认识 | 第13页 |
二、踝关节的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研究 | 第13-14页 |
三、踝关节骨折的分型 | 第14-15页 |
四、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 第15-20页 |
(一) 治疗方法的选择 | 第15-16页 |
(二) 手法复位应注意的问题 | 第16页 |
(三) 复位后的固定方法问题 | 第16页 |
(四)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 | 第16-17页 |
(五) 关于切开复位的手术入路 | 第17页 |
(六) 内固定的选择 | 第17-18页 |
(七) 三踝骨折的固定顺序 | 第18页 |
(八)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处理 | 第18页 |
(九) 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十) 闭合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的分析 | 第19-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综述 | 第25-35页 |
附录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详细摘要 | 第39-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