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导论:问题的缘起 | 第8-13页 |
一、为什么会有经济推理 | 第8-10页 |
(一) 法律裁判需行使自由裁量权 | 第8页 |
(二) 自由裁量的本质是选择 | 第8-9页 |
(三) 经济推理是有关选择的推理 | 第9页 |
(四) 经济推理是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问题的重要途径 | 第9-10页 |
二、为什么是税法 | 第10-11页 |
(一) 税法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 第10页 |
(二) 税法是典型的制定法 | 第10-11页 |
三、为什么是波斯纳 | 第11-13页 |
(一) 作为法律经济学家的波斯纳 | 第11-12页 |
(二) 作为上诉法院法官的波斯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经济推理与税法裁判中案件事实的认定 | 第13-24页 |
一、税法裁判中案件事实及其认定 | 第13页 |
(一) 法律裁判中的案件事实及其认定 | 第13页 |
(二) 税法裁判中的案件事实及其认定 | 第13页 |
二、经济人模型与税法裁判中案件事实的认定 | 第13-16页 |
(一) 经济人模型 | 第13-14页 |
(二) 在Wicor. Inc. v. United States 一案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小结:波斯纳的推理过程 | 第16页 |
三、双边垄断模型与税法事实的认定 | 第16-24页 |
(一) 双边垄断模型 | 第16-17页 |
(二) 在Milbrew. Inc. v. Commissioner 一案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小结:波斯纳的推理过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经济推理与竞争性税法解释的选择 | 第24-30页 |
一、税法解释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 第24页 |
(一) 税法解释的多样性 | 第24页 |
(二) 税法解释的竞争性 | 第24页 |
二、解释后果分析法与竞争性税法解释的选择 | 第24-25页 |
三、经济推理与解释后果的预测 | 第25-26页 |
四、在First Chicago Corp. v. Commissioner 一案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小结:波斯纳的推理过程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经济推理与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 | 第30-34页 |
一、实质课税原则简介 | 第30页 |
二、经济学文献的应用与交易目的的判断 | 第30-31页 |
三、在Grojean v. Commissioner 一案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小结:波斯纳的推理过程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结论:经济推理的模式、优势与展望 | 第34-37页 |
一、法律裁判的过程是裁判者选择法律解决方案的过程 | 第34页 |
二、经济推理是一种裁判者选择法律解决方案的方法 | 第34页 |
三、经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假设正确—后果分析—目的比较 | 第34-35页 |
四、经济推理的优势 | 第35页 |
五、经济推理的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