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国内外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 第11-14页 |
·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各地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外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江西苔藓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苔藓植物资源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自然概况 | 第16-18页 |
·地理位置与范围 | 第16页 |
·地质地貌 | 第16页 |
·植被 | 第16-17页 |
·土壤 | 第17页 |
·气候 | 第17页 |
·水文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野外采集与调查 | 第18页 |
·标本整理及鉴定 | 第18-19页 |
·区系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四章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21-28页 |
·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 第21-23页 |
·科的组成 | 第21-22页 |
·属的组成 | 第22-23页 |
·新记录简介 | 第23-28页 |
·新记录属 | 第23页 |
·新记录种 | 第23-28页 |
第五章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研究 | 第28-47页 |
·区系成分分析 | 第28-35页 |
·区系地理成分组成 | 第28-33页 |
·世界分布(Cosmopolitan) | 第28页 |
·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 第28-29页 |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Trop. Asia & Trop. Amer. disjuncted) | 第29-30页 |
·旧世界热带分布(Old World Tropics) | 第30页 |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ical Asia & Trop. Australasia) | 第30页 |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 Asia & Trop. Africa) | 第30页 |
·热带亚洲分布(Trop. Asia ) | 第30-31页 |
·北温带分布(North Temperate) | 第31页 |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E. Asia &N. Amer. disjuncted) | 第31页 |
·旧世界温带分布(Old World Temperate) | 第31页 |
·温带亚洲分布(Temp. Asia) | 第31-32页 |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Mediterranea,W. Asia to C. Asia) | 第32页 |
·中亚分布(C. Asia) | 第32页 |
·东亚分布(E. Asia) | 第32-33页 |
·中国特有种(Endemic to China) | 第33页 |
·区系地理成分特点分析 | 第33-34页 |
·阳际峰苔藓植物的起源 | 第33页 |
·区系成分丰富,与世界其它区系成分联系广泛 | 第33页 |
·东亚成分比例最高 | 第33-34页 |
·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交互影响的亚热带性质 | 第34页 |
·中国特有种比例较高 | 第34页 |
·叶附生苔植物研究 | 第34-35页 |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与我国其它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关系 | 第35-47页 |
·物种丰富度比较 | 第37页 |
·优势科比较 | 第37-39页 |
·属相似性比较 | 第39-40页 |
·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 | 第40-47页 |
·地理成分谱系 | 第40-42页 |
·地理成分比较 | 第42-44页 |
·与各地区的具体比较 | 第44-47页 |
第六章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研究 | 第47-52页 |
·苔藓植物应用 | 第47-50页 |
·药用苔藓植物 | 第47-48页 |
·园艺观赏苔藓植物 | 第48-49页 |
·庭园地被植物 | 第48页 |
·屋顶花园 | 第48页 |
·盆景辅助材料 | 第48-49页 |
·水土保持苔藓植物 | 第49页 |
·环境监测苔藓植物 | 第49页 |
·生活、工艺品应用苔藓植物 | 第49-50页 |
·鲜花、苗木长途运输保湿材料 | 第49-50页 |
·干花制作及袖珍装饰原料 | 第50页 |
·苔藓植物保护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阳际峰苔藓植物种类 | 第52页 |
·阳际峰苔藓植物区系 | 第52-53页 |
·区系组成及分析 | 第52页 |
·区系比较 | 第52-53页 |
·阳际峰的叶附生苔 | 第53页 |
·阳际峰苔藓植物资源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 | 第61-84页 |
附图 | 第84-86页 |
个人简介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