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安徽省担保机构有关信用方面的风险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论文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0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0页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国内关于信用担保及其风险的相关研究动态第10-12页
     ·国外关于信用担保及其风险的相关研究动态第12-13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框架第13页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3-15页
第二章 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5-24页
   ·信用担保第15-19页
     ·信用担保的内涵第15页
     ·信用与信用担保第15-16页
     ·信用担保的经济学理论第16-17页
     ·担保机构的运行第17-19页
   ·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特征第19-20页
     ·信用风险的定义第19页
     ·信用风险的内涵第19-20页
     ·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第20页
   ·国外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有益启示第20-24页
     ·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第21-22页
     ·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加以构建第22页
     ·担保对象的选择必须进行合理的确定第22页
     ·努力拓展自营业务第22页
     ·信用担保资金的来源要实现多元化第22-23页
     ·实行有效的风险公担管理模式第23-24页
第三章 安徽省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第24-35页
   ·我国担保机构的发展概述第24-29页
     ·我国担保机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4-26页
     ·担保机构的基本操作流程第26-28页
     ·我国担保机构的营运模式第28-29页
   ·安徽省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第29-32页
   ·安徽省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担保机构自身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因素第32-33页
     ·信用体系滞后造成的风险第33页
     ·银保之间的合作关系模糊,根本没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第33-34页
     ·安徽省各个地市担保行业发展的不平衡第34页
     ·监管主体模糊第34页
     ·担保机构提供的服务门槛过高,业务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第34-35页
第四章 安徽省担保机构信用风险剖析第35-45页
   ·内控不力是信用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第35-37页
     ·担保机构通常使用的风控指标及其暴露的缺陷第35-36页
     ·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机构的影响第36-37页
   ·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存在的外在原因第37-38页
     ·各个担保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第37页
     ·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第37-38页
     ·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第38页
   ·信用体系的缺漏给担保机构的顺利运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第38-39页
     ·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第38-39页
     ·信用体系的不尽完善对担保机构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第39页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担保机构良性发展的巨大阻碍第39-41页
     ·信用担保界现行的法律法规第39-40页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担保机构整体发展的影响第40-41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41-45页
     ·典型案例一第41-42页
     ·典型案例二第42-45页
第五章 降低安徽省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对策与建议第45-52页
   ·完善相关风险补偿机制第45-47页
     ·建立起财政补偿机制第45页
     ·各个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自行提取风险准备金第45-46页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基金第46-47页
   ·推进银保风险共担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第47-49页
     ·国外的有益借鉴第47-48页
     ·银保风险共担机制的优势第48页
     ·担保机构在促成银保风险共担机制过程中的职责第48-49页
   ·使用有效的风控指标第49页
     ·制订合理规范的担保费率第49页
     ·严格控制资金的放大倍数第49页
     ·密切关注项目的代偿率第49页
   ·加快促进反担保机制的形成第49-51页
     ·反担保机制是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重要避险措施之一第49-50页
     ·反担保机制形成的意义第50-51页
   ·加强担保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增加信用担保品种第51-52页
     ·加强担保业务人员储备与培训第51页
     ·增加信用担保的业务品种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以2004年以来“安徽农金”为例
下一篇: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