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增液承气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强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肠燥津亏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12-1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2-13页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基本情况比较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脱落标准 | 第14-15页 |
·剔除标准 | 第15页 |
·不良事件 | 第15页 |
3 观察方法 | 第15-16页 |
·药物制备 | 第15页 |
·分组与给药 | 第15-16页 |
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6-17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16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16页 |
·观察方法 | 第16-17页 |
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便秘症状的疗效评价 | 第17页 |
·伴随症状的疗效评价 | 第17页 |
·疼痛情况的疗效评价 | 第17-18页 |
·生存质量的疗效评价 | 第18页 |
6、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9-28页 |
1、中药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第19-20页 |
·便秘症状、伴随症状及卡氏评分比较 | 第19-20页 |
·中药组NRS疼痛分级比较 | 第20页 |
2、西药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第20-22页 |
·便秘症状、伴随症状及卡氏评分比较 | 第20-21页 |
·西药组NRS疼痛分级比较 | 第21-22页 |
3、中西结合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第22-23页 |
·便秘症状、伴随症状、卡氏评分比较 | 第22页 |
·中西结合组NRS疼痛分级比较 | 第22-23页 |
4、三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2周疗效比较 | 第23-25页 |
·三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2周便秘程度比较 | 第23-24页 |
·三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2周伴随症状比较 | 第24页 |
·三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2周疼痛程度比较 | 第24-25页 |
·三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2周生存质量比较 | 第25页 |
5、三组停药后1周疗效评价 | 第25-27页 |
·三组停药后1周便秘程度疗效评价 | 第25-26页 |
·三组停药后1周伴随症状疗效评价 | 第26页 |
·三组停药后1周疼痛改善疗效评价 | 第26-27页 |
·三组停药后1周生存质量疗效评价 | 第27页 |
6 安全性评价 | 第27页 |
7 不良反应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8-34页 |
1.强阿片类镇痛药引起便秘的机制 | 第28页 |
2.强阿片类镇痛药引起便秘的治疗 | 第28-30页 |
3.加味增液承气汤组方解析 | 第30-32页 |
4.临床研究疗效分析 | 第32-34页 |
·基线资料比较 | 第32页 |
·三组自身前后比较 | 第32-33页 |
·三组间各时点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表1 | 第39-40页 |
附表2 | 第40-41页 |
附表3 | 第41-42页 |
附录1 | 第42-53页 |
附录2 综述 | 第5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