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水稻生产系统中水分管理的必要性和节水栽培 | 第11-12页 |
·水分胁迫对水稻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氮素同化的影响 | 第12-13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14页 |
·水稻对铵态氮、硝态氮的吸收和同化 | 第13页 |
·水稻吸收不同形态氮素的差异 | 第13-14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 | 第14页 |
·植物的碳、氮代谢及平衡 | 第14-15页 |
·植物的渗透调节机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5页 |
第二章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5-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测定项目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 | 第27-30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的光合特性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5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根/冠的调控 | 第31-32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测定项目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的含水量 | 第36-38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各部位及伤流液的渗透势 | 第38-39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 第39-40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K~+的含量 | 第40-41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伤流量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水分状况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条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氮同化能力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 第45-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测定项目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的NR活性 | 第47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的GS活性 | 第47-48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总氮含量 | 第48-49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49-50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5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的NR和GS活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条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的C、N分配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胁迫方式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55-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测定项目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胁迫方式下水稻的生长状况 | 第57-58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水分胁迫方式下水稻的渗透调节能力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3页 |
全文结论 | 第63-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缩略语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