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0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6-19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6-17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7-3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34-36页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第36-37页
     ·论文的总体思路第36页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36-37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37-39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9-40页
第2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内涵与现状第40-5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内涵辨析第40-43页
     ·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的内涵第40页
     ·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的耦合关系第40-4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内涵第4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与评价的内涵界定第43-4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内涵与特征第43-46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第46-47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的现状第47-54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第47-50页
     ·我国知识管理的现状第50-52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现状第52-54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第54-56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第54-55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问题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形成的机理与过程第57-81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形成的机理第57-6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过程的超三维结构第57-59页
     ·超三维结构知识空间的绩效形成机理第59-6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形成的过程和机制第63-7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投入绩效形成过程和机制第63-7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运行的绩效形成过程和机制第70-76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产出的绩效形成过程和机制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4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总体框架第81-102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功能与原则第81-84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第81-82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功能第82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原则第82-84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三维框架第84-9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视角第84-86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的内容第86-8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体评价的内容第87-8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旨评价的内容第89-9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总体架构第90页
   ·绩效评价三维框架的内在关系实证第90-98页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第90-93页
     ·模型识别与参数评鉴第93-97页
     ·内在关系分析与讨论第97-98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流程及其优势第98-101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流程设计第98-9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流程的优势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5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本源评价第102-131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本源构成机理及要素第102-106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的人才维第102-10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的组织维第103-105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的知识维第105-106页
   ·基于模糊聚类的绩效本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106-115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的预选指标第106-107页
     ·模糊聚类的基本原理与步骤第107-108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第108-115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的权重确定第115-122页
     ·确权方法的比较第115-117页
     ·AHP的基本原理与步骤第117-120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20-122页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绩效本源评价第122-130页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改进第123-124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的实证第124-128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可靠性分析第128-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6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本体评价第131-15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本体运行机理模型及绩效构成第131-13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本体运行机理模型第131-135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本体绩效的特征与构成第135-13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体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137-147页
     ·解释结构模型的原理与实施步骤第137-13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体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第139-14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体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第143-14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体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第147-149页
     ·ANP的基本原理与步骤第147-148页
     ·基于ANP的权重确定第148-14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体评价的实证第149-156页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第150页
     ·模糊积分的基本原理与步骤第150-152页
     ·绩效本体评价实证计算过程及评价结果分析第152-154页
     ·评价结果可靠性分析第154-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7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本旨评价第157-181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目标体系及本旨绩效构成要素第157-16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目标体系第157-158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本旨绩效构成要素第158-16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160-167页
     ·ELECTRE Ⅰ的原理与步骤第160-162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旨评价指标的选择第162-165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165-16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67-173页
     ·主客观赋权方法的比较与集成第167-169页
     ·本旨评价指标主观赋权第169-170页
     ·本旨评价指标客观赋权第170-172页
     ·本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172-17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旨评价的实证第173-180页
     ·证据推理方法的原理与步骤第173-176页
     ·绩效本旨评价实证计算过程及评价结果第176-177页
     ·本旨评价结果可靠性分析第177-180页
   ·本章小结第180-181页
第8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第181-20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内涵及评价机理第181-182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的内涵第181页
     ·基于目标的综合绩效三维度构成机理第181-182页
     ·基于三维绩效合力的综合绩效评价建模机理第182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182-18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评价的论域第182-184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合成模型第184-185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协调模型第185-187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聚类模型第187-189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评价实证第189-19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的合成第189-190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的协调度第190-191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综合绩效的聚类分析第191-193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第193-198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优势分析第193-194页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劣势分析第194-196页
     ·基于绩效评价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要诣概括第196-198页
   ·本章小结第198-200页
第9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提升的对策第200-215页
   ·发挥政府推进知识管理模式的主导作用第200-201页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资金投入力度第201-203页
     ·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外部投入第202-203页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内部投入第203页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人才投入与开发机制第203-206页
     ·营造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环境第204页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第204-205页
     ·建立动态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管理机制第205-206页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建设第206-209页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外部网络型组织建设第206-207页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内部知识型组织建设第207-209页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知识管理运行效率第209-212页
     ·提高外部知识引进与吸收及整合能力第209-211页
     ·提高内部知识管理运行效率第211-212页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第212-214页
     ·建设组织统一的知识门户第213页
     ·开发功能集成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平台第213-214页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平台的智能化第214页
   ·本章小结第214-215页
结论第215-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2-235页
致谢第235-236页
附录第236-267页

论文共2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水下激光成像衬度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测度和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