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流变与流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36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第14-19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第19-33页
     ·多相复合体系流变行为第19-24页
       ·高分子共混及填充体系的流变行为第19-21页
       ·聚合物系的混合第21-24页
     ·多相体系形态的动态演化第24-27页
       ·分散过程第24-25页
       ·团聚过程第25-26页
       ·影响分散相形态变化的流场参数第26-27页
     ·多孔介质内的传递现象第27-33页
       ·纤维床的几何特征第27-28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基体浸渍模型研究进展第28-30页
       ·双钢带压机中连续浸渍过程第30-33页
   ·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6页
     ·课题提出第33-3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一部分 多相聚合物体系流变学第36-59页
 第2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与其性能的关系第36-50页
   ·引言第36-37页
   ·实验部分第37-38页
     ·主要原料第37页
     ·主要设备第37页
     ·制备方法第37-38页
     ·力学性能测试第38页
     ·流变测试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7页
     ·应变对PET合金体系的弹性性质的影响第38-41页
     ·频率对PET合金体系的粘弹性的影响第41-43页
     ·弹性体及加工工艺对增韧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PET/弹性体的形态研究第44-47页
   ·讨论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第3章 聚合物填充体系流变行为研究第50-59页
   ·引言第50页
   ·实验第50-51页
     ·主要原料及实验设备第50-51页
     ·试样制备第51页
     ·热导率测量第51页
     ·流变行为测量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石墨填充聚丙烯体系的导热性能第51-52页
     ·稳态剪切对石墨填充聚丙烯体系的剪切粘度的影响第52-53页
     ·石墨/聚丙烯复合体系动态模量及Cole-Cole曲线第53-55页
     ·剪切频率对石墨/聚丙烯复合体系损耗柔量的影响第55-56页
     ·修正Kerner-Nielsen导热模型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第二部分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过程模拟第59-74页
 第4章 挤出机螺槽内的流动与混合第59-74页
   ·引言第59-60页
   ·模拟计算第60-63页
     ·数学模型第60-61页
     ·停留时间分布第61-62页
     ·混合性能分析第62-63页
       ·分散指数第62页
       ·分隔尺度第62页
       ·混合效率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1页
     ·停留时间分布第63-64页
     ·分散指数第64-66页
     ·分隔尺度第66-67页
     ·拉伸和混合效率第67-70页
     ·聚合物粘弹性对混合的影响第70-71页
   ·讨论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第三部分 预混粉体浸渍技术制备轻质热塑性复合材料中相关的多相流动第74-119页
 第5章 稀相喷动流化床的数值模拟第74-95页
   ·引言第74-75页
   ·实验部分第75-76页
   ·数值模型第76-80页
     ·控制方程第76-77页
     ·喷动流化床结构及数值方法第77-79页
     ·模型验证第79页
     ·网格无关性第79-80页
   ·结果与讨论第80-93页
     ·纤维束的内聚力研究第80-81页
     ·喷动流化床内流型分布第81-86页
     ·湍流特性第86-91页
     ·湍流对纤维分散的作用第91-93页
   ·结论第93-95页
 第6章 喷动流化床内玻璃纤维的运动第95-103页
   ·引言第95页
   ·数值模型第95-97页
     ·浓度传输方程第95-96页
     ·数值模型及数值方法第96-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0页
     ·流场对纤维分布的影响第97-98页
     ·絮团强度在流场中的分布第98-100页
   ·絮团形成机理探讨及其消除措施第100-102页
     ·喷动流化床内纤维絮团形成机理第100-101页
     ·减少结团现象的措施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第7章 轻质热塑性复合片材浸渍过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第103-115页
   ·引言第103-104页
   ·物理模型与数值方法第104-106页
   ·物料与计算参数第106-108页
     ·实验物料第106页
     ·轻质玻纤毡孔隙率的测量及其渗透率的模型预测第106-107页
     ·压力分析第107-108页
     ·聚合物粘度测试第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14页
     ·数值验证第108-109页
     ·加压方式及压强大小对浸渍的影响第109-111页
     ·预热温度对浸渍的影响第111-112页
     ·双钢带压机结构及钢带运行速度对浸渍的影响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5页
 第8章 全文总结第115-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压印用聚苯并噁嗪类抗粘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下一篇: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