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行为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络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与目的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 | 第16-17页 |
·IP层以下移动互联网方案 | 第17-18页 |
·基于MIP协议的移动互联网方案 | 第18-19页 |
·基于NEMO协议+多宿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方案 | 第19-20页 |
·其他移动互联网方案 | 第20页 |
·基于DTN协议的移动互联网方案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用户行为分析及统一效用函数 | 第23-35页 |
·相关工作 | 第23-24页 |
·效用的概念 | 第23-24页 |
·现有的效用表达式 | 第24页 |
·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 | 第24-29页 |
·可替代性和内网效应 | 第25-26页 |
·效用分析 | 第26-29页 |
·移动互联网的效用函数 | 第29-31页 |
·常规模式下用户效用函数的修正 | 第31-33页 |
·统一效用函数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M~2H~2DTN的结构模型 | 第35-45页 |
·M~2H~2DTN设计的前提条件 | 第35-37页 |
·M~2H~2DTN的结构 | 第37-42页 |
·M~2H~2DTN的物理连接 | 第37-38页 |
·M~2H~2DTN的体系结构 | 第38-39页 |
·M~2H~2DTN各层功能 | 第39-41页 |
·移动性支持 | 第41-42页 |
·不同覆盖密度下的性能仿真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统一效用函数的资源分配模型与算法 | 第45-65页 |
·资源分配的前提假设 | 第45-46页 |
·基于地点的接入路由器信息矩阵 | 第46-49页 |
·弧线运动的准2维信息矩阵 | 第47页 |
·平面运动的2维信息矩阵 | 第47-48页 |
·空间运动的准3维信息矩阵 | 第48页 |
·更新周期T | 第48-49页 |
·基于效用最大化的资源分配模型 | 第49-55页 |
·网络接入时间的实时估计 | 第49-50页 |
·协作博弈和Pareto最优性 | 第50-52页 |
·带宽资源的约束条件 | 第52-53页 |
·确定模型的Hybrid智能算法 | 第53-54页 |
·不确定因素下的资源分配模型 | 第54-55页 |
·效用函数队列调度简化算法 | 第55-59页 |
·初始化过程 | 第55-58页 |
·接纳控制过程 | 第58-59页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确定因素下的资源分配模型最优化算法 | 第59-62页 |
·不确定因素下的资源分配模型 | 第62-63页 |
·效用函数队列调度简化算法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广义k-选播的双渡轮路由算法 | 第65-95页 |
·路由环境分析 | 第65-67页 |
·现有的DTN路由算法 | 第67-73页 |
·DTN路由算法的分类 | 第67-68页 |
·基于先验知识的路由算法 | 第68-69页 |
·概率路由协议的局限性 | 第69-70页 |
·路由设计考虑因素 | 第70-73页 |
·DTN连通性性质和连通性判据 | 第73-75页 |
·广义k-选播 | 第75-81页 |
·广义k-选播的定义 | 第75-77页 |
·覆盖层的广义k-选播 | 第77-78页 |
·弹性路由器集合的节点优选 | 第78-80页 |
·路由器传输数据分配 | 第80-81页 |
·双渡轮算法 | 第81-90页 |
·空空图 | 第82-83页 |
·基于区域空间变化的互联网接入路由算法 | 第83-84页 |
·基于TTL当量的孤岛路由算法 | 第84-85页 |
·仿真分析 | 第85-89页 |
·覆盖率对孤岛网络的影响 | 第89-90页 |
·建站规划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基于地址簿通知的网络层上下文转移方案 | 第95-1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95-96页 |
·基于地址簿通知的预先上下文转移策略 | 第96-105页 |
·基于pareto分布的优化策略 | 第96-97页 |
·触发时序 | 第97-99页 |
·地址簿通知消息步骤 | 第99-101页 |
·路由效率分析 | 第101-103页 |
·ABI方案的信令开销分析 | 第103页 |
·预测技术 | 第103-105页 |
·Pi演算形式化分析 | 第105-112页 |
·Pi演算的概念 | 第106-107页 |
·基于Pi演算的移动IPv6模型 | 第107-108页 |
·基于Pi演算的ABI模型 | 第108-111页 |
·一致性和弱模拟证明 | 第111-112页 |
·MWB自动机器验证 | 第112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12-116页 |
·时间提前量α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方案对延迟的改进 | 第114-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未来展望 | 第118-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附录A 用户行为的网络报告 | 第129-133页 |
A.1 网络规模及主体消费能力 | 第129-130页 |
A.2 通信和服务的集中性 | 第130页 |
A.3 用户对于服务种类的偏好 | 第130-131页 |
A.4 比特悖论与网络视频/P2P的增长 | 第131页 |
A.5 综合分析 | 第131-133页 |
附录B 用户行为的调研数据 | 第133-145页 |
B.1 前言 | 第133页 |
B.2 调查说明 | 第133-135页 |
B.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35-143页 |
B.3.1 移动通信中各类业务的重要度 | 第135-137页 |
B.3.2 价格承受能力 | 第137页 |
B.3.3 忙时优先权代价 | 第137-139页 |
B.3.4 通话量关于通信对端的Pareto分布 | 第139-142页 |
B.3.5 内外网流量对比 | 第142-143页 |
B.4 小结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