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婚青年择偶观研究--以固始县调查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关于择偶观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关于择偶观的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 ·关于农村青年择偶观的实证研究 | 第12-16页 |
| ·研究评述 | 第16-18页 |
| 2 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 ·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页 |
|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21-22页 |
| 3 调查地概况与调查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 ·调查地概况 | 第22页 |
|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 4 农村未婚青年择偶观的实证分析 | 第24-41页 |
| ·对择偶的认知 | 第24-32页 |
| ·对择偶动机的认知 | 第24页 |
| ·对已婚群体择偶状况的认知 | 第24-26页 |
| ·对男女匹配模式的认知 | 第26-29页 |
| ·对择偶中存在问题的认知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择偶的情感因素 | 第32-34页 |
| ·对择偶的重视度 | 第32页 |
| ·择偶的信心 | 第32-33页 |
| ·择偶习俗满意度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页 |
| ·择偶行为意向 | 第34-41页 |
| ·择偶标准 | 第34-38页 |
| ·理想择偶方式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5 农村未婚青年择偶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3页 |
| ·个人因素 | 第41-47页 |
| ·性别 | 第41-43页 |
| ·文化程度 | 第43-44页 |
| ·职业 | 第44-45页 |
| ·个人经济收入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页 |
| ·家庭因素 | 第47-50页 |
| ·家庭经济收入 | 第47-48页 |
| ·父母对子女择偶期望 | 第48-49页 |
| ·父母文化程度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页 |
| ·社会因素 | 第50-53页 |
| ·舆论压力 | 第50-51页 |
| ·社会性别比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研究不足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59-64页 |
| 附录二: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