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导言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页 |
·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2 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8-28页 |
·外资银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外资银行定义 | 第18页 |
·跨国银行定义 | 第18-19页 |
·外资银行监管含义 | 第19-21页 |
·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经济学理论 | 第21-23页 |
·法理学 | 第23-25页 |
·外资银行监管的现实依据 | 第25-28页 |
3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 | 第28-41页 |
·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 第28-33页 |
·外资银行监管责任原则 | 第28-29页 |
·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原则 | 第29-30页 |
·外资银行监管内容 | 第30-33页 |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国际比较 | 第33-35页 |
·最低资本或总资产要求 | 第33页 |
·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 第33-34页 |
·母国有效监管 | 第34-35页 |
·外资银行市场运营监管的国际比较 | 第35-38页 |
·资本充足率监管 | 第35页 |
·风险集中度监管 | 第35-36页 |
·流动性控制监管 | 第36-37页 |
·贷款损失准备金监管 | 第37-38页 |
·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国际比较 | 第38-41页 |
·最后贷款人制度 | 第38-39页 |
·存款保险制度 | 第39-41页 |
4 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与监管 | 第41-59页 |
·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41-49页 |
·我国外资银行发展历程 | 第41-44页 |
·我国外资银行发展特点与动向 | 第44-49页 |
·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 | 第49-54页 |
·我国外资银行法发展历程 | 第49-50页 |
·市场准入监管 | 第50-51页 |
·市场运营监管 | 第51-54页 |
·市场退出监管 | 第54页 |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9页 |
·外资银行监管法规不健全 | 第54-55页 |
·外资银行监管内容有待于完善 | 第55-57页 |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有待于加强 | 第57页 |
·外资银行监管体制有待于完善 | 第57-59页 |
5 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对策 | 第59-67页 |
·健全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 第59-60页 |
·明确外资银行监管目标 | 第59页 |
·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立法 | 第59-60页 |
·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内容 | 第60-63页 |
·调整市场准入策略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 第60-61页 |
·注重市场运营监管中的合规性与风险性 | 第61-62页 |
·加强和完善市场退出监管,确保金融稳定并保护存款人利益 | 第62-63页 |
·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63-64页 |
·加强信息交流与信息披露方面的合作 | 第63页 |
·加强在并表监管方面的合作 | 第63-64页 |
·积极参与涉及金融安全的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 | 第64页 |
·转变监管理念、方式和体制,适应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需要 | 第64-67页 |
·由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并重转变 | 第64-65页 |
·由传统业务监管向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重转变 | 第65页 |
·由机构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