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仿生视觉技术概述 | 第16-29页 |
1.2.1 晶状体仿生技术 | 第16-19页 |
1.2.2 虹膜仿生技术 | 第19-22页 |
1.2.3 视网膜仿生技术 | 第22-26页 |
1.2.4 眼球运动仿生技术 | 第26-29页 |
1.3 仿生视觉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 第29-31页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31-3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第二章 基于可见光和热红外人脸图像融合 | 第39-69页 |
2.1 人脸图像融合方法关键步骤 | 第39-47页 |
2.1.1 特征提取和描述 | 第42-44页 |
2.1.2 图像配准 | 第44-45页 |
2.1.3 图像融合 | 第45-47页 |
2.2 基于Student's-T分布混合模型的多光谱人脸图像配准 | 第47-52页 |
2.2.1 基于局部特征描述的初始配准 | 第47-48页 |
2.2.2 基于空间位置约束的精确配准 | 第48-52页 |
2.3 基于引导滤波和梯度保持的多光谱人脸图像融合 | 第52-56页 |
2.3.1 基于引导滤波和梯度保持图像融合方案 | 第53-55页 |
2.3.2 图像融合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2.4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56-62页 |
2.4.1 多光谱人脸图像配准实验 | 第56-60页 |
2.4.2 多光谱人脸图像融合实验 | 第60-6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第三章 基于自然场景的手眼标定 | 第69-104页 |
3.1 手眼标定技术 | 第69-77页 |
3.1.1 手眼标定研究概述 | 第69-70页 |
3.1.2 手眼标定模型分类 | 第70-72页 |
3.1.3 手眼标定方程参数化方法 | 第72-77页 |
3.2 基于凸松弛优化主动式手眼标定优化方法 | 第77-81页 |
3.2.1 全局优化算法问题描述 | 第77-79页 |
3.2.2 基于全局优化算法的手眼变换矩阵估计 | 第79-81页 |
3.3 基于二阶锥规划被动式手眼标定优化方法 | 第81-84页 |
3.3.1 二阶锥规划简介 | 第81-82页 |
3.3.2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标定模型参数优化 | 第82-84页 |
3.4 基于光束平差被动式手眼标定优化方法 | 第84-86页 |
3.5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86-99页 |
3.5.1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6-91页 |
3.5.2 实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1-9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第四章 基于多光谱复合图像的行人检测与跟踪 | 第104-121页 |
4.1 目标检测跟踪技术 | 第104-106页 |
4.1.1 目标检测研究概述 | 第104-105页 |
4.1.2 目标跟踪研究概述 | 第105-106页 |
4.2 光学复合仿生视觉系统结构设计 | 第106-108页 |
4.3 液体透镜自适应调焦方法 | 第108-111页 |
4.3.1 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 | 第109-110页 |
4.3.2 自适应步长调焦搜索策略 | 第110-111页 |
4.4 复合图像行人检测算法 | 第111-113页 |
4.4.1 HOG可见光图像描述子 | 第111-112页 |
4.4.2 CENTRIST红外图像描述子 | 第112-113页 |
4.5 基于核相关滤波的鲁棒性行人跟踪算法 | 第113-116页 |
4.5.1 KCF跟踪算法 | 第113-114页 |
4.5.2 跟踪失败检测 | 第114-116页 |
4.6 多光谱复合头眼协调运动策略 | 第116-11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第五章 光学复合仿生视觉实验系统 | 第121-137页 |
5.1 光学复合仿生视觉系统硬件构成 | 第121-126页 |
5.1.1 图像传感器选型 | 第123-124页 |
5.1.2 电机选型 | 第124-125页 |
5.1.3 控制器选型 | 第125-126页 |
5.2 系统原理与工作流程 | 第126-128页 |
5.3 系统软件主界面及主要功能 | 第128-130页 |
5.4 实验平台和验证性实验 | 第130-136页 |
5.4.1 人脸图像配准实验 | 第131-134页 |
5.4.2 目标检测跟踪实验 | 第134-13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37-138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39-140页 |
附录: 缩写词说明 | 第140-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表专利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