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新型城镇化下城市规划的再认识 | 第15页 |
1.1.2 数字化技术对规划设计行业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3 品质提升主导下城市设计的新思路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38页 |
2.1 总体城市设计中建筑高度管控方法研究 | 第22-28页 |
2.1.1 国外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应用研究 | 第22-25页 |
2.1.1.1 英国对眺望景观建筑的高度控制 | 第22-23页 |
2.1.1.2 法国历史纪念物的纺锤形控制 | 第23-24页 |
2.1.1.3 德国对城市天际线和眺望景观的控制 | 第24-25页 |
2.1.1.4 日本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 第25页 |
2.1.2 国内城市设计中城市高度控制应用研究 | 第25-28页 |
2.1.2.1 城市分区控制法 | 第26页 |
2.1.2.2 控规及导则控制法 | 第26-27页 |
2.1.2.3 视线分析控制法 | 第27-28页 |
2.1.2.4 天际线保护控制法 | 第28页 |
2.2 ArcGIS支持下城市设计中建筑高度管控研究 | 第28-36页 |
2.2.1 ArcGIS对建筑高度管控的方法研究 | 第28-33页 |
2.2.1.1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城市高度控制 | 第28-30页 |
2.2.1.2 基于视线分析的城市高度控制 | 第30-32页 |
2.2.1.3 对城市高层建筑分布专题研究 | 第32-33页 |
2.2.2 ArcGIS在城市建筑高度管控中的应用研究 | 第33-36页 |
2.2.2.1 郑州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第33-34页 |
2.2.2.2 南京市老城区建筑高度管控案例 | 第34-35页 |
2.2.2.3 台州市仙居县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第35-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ArcGIS支持下总体城市设计中建筑高度管控方法流程 | 第38-51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8-42页 |
3.1.1 ArcGIS空间量化分析技术 | 第38-39页 |
3.1.2 城市建筑高度管控体系 | 第39-40页 |
3.1.3 多因子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3.1.4 三维GIS技术 | 第41页 |
3.1.5 城市天际线 | 第41-42页 |
3.2 ArcGIS支持下的建筑高度管控流程 | 第42-50页 |
3.2.1 ArcGIS的技术优势 | 第42-43页 |
3.2.1.1 科学数学模型支撑——为建筑高度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 第42页 |
3.2.1.2 空间信息无缝衔接——便于不同尺度规划空间布局与落位 | 第42页 |
3.2.1.3 支持海量多类型数据运算——提高生态分析的运算效率 | 第42-43页 |
3.2.2 基于多因子评价法的城市建筑高度管控基础模型 | 第43-44页 |
3.2.2.1 多因子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3-44页 |
3.2.2.2 高度评价基础模型构建流程 | 第44页 |
3.2.3 基于三维模拟视线分析的城市建筑高度修正模型 | 第44-50页 |
3.2.3.1 视线分析原理及技术流程 | 第44-46页 |
3.2.2.2 城市天际线的调整策略 | 第46-47页 |
3.2.3.3 自然要素周边建筑高度控制 | 第47-48页 |
3.2.3.4 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周边建筑高度控制 | 第48-49页 |
3.2.3.5 地标及其他特殊建筑高度控制 | 第49-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ArcGIS支持下西华县城市建筑高度管控策略研究 | 第51-102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51-53页 |
4.1.1 自然禀赋 | 第51页 |
4.1.2 历史沿革 | 第51-52页 |
4.1.3 文化底蕴 | 第52-53页 |
4.2 西华县城区建筑高度现状研究 | 第53-58页 |
4.2.1 城区现状建筑高度前期研究 | 第53-57页 |
4.2.1.1 城区现状建设问题梳理分析 | 第53-55页 |
4.2.1.2 城区现状建筑高度表征特点 | 第55-57页 |
4.2.2 西华县建筑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8页 |
4.3 西华县建筑高度管控基础模型构建 | 第58-69页 |
4.3.1 基于特尔斐法的因子指标量化 | 第58-61页 |
4.3.1.1 文脉干扰因子 | 第58页 |
4.3.1.2 道路容量因子 | 第58-59页 |
4.3.1.3 用地性质因子 | 第59页 |
4.3.1.4 环境影响因子 | 第59-60页 |
4.3.1.5 开发强度因子 | 第60页 |
4.3.1.6 建设潜力因子 | 第60-61页 |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61-63页 |
4.3.2.1 构建判断矩阵 | 第61页 |
4.3.2.2 确定单因子权重 | 第61-62页 |
4.3.2.3 一致性检验 | 第62-63页 |
4.3.3 西华县建筑高度管控基础模型构建 | 第63-69页 |
4.3.3.1 GIS数据准备及数据库构建 | 第63-64页 |
4.3.3.2 ArcGIS多因子综合评价 | 第64-65页 |
4.3.3.3 评价结果和高度阈值的转换 | 第65-69页 |
4.4 基于ArcGIS视线分析下建筑高度修正 | 第69-97页 |
4.4.1 真实情况下观测视角范围分析 | 第69-70页 |
4.4.2 视点视廊的选取原则 | 第70-71页 |
4.4.2.1 视点的选择原则 | 第70-71页 |
4.4.2.2 视廊的选择原则 | 第71页 |
4.4.3 ArcGIS视线分析下城市沿河天际线修正 | 第71-81页 |
4.4.3.1 东风运河 | 第74-77页 |
4.4.3.2 贾鲁河沿 | 第77-79页 |
4.4.3.3 双狼沟 | 第79-81页 |
4.4.4 西华县重要节点周边建筑高度修正 | 第81-89页 |
4.4.4.1 箕子湖 | 第83-85页 |
4.4.4.2 女娲广场 | 第85-87页 |
4.4.4.3 东湖 | 第87-89页 |
4.4.5 西华县重要街道沿街建筑高度修正 | 第89-97页 |
4.4.5.1 西华县道路及街道空间格局演变 | 第89-90页 |
4.4.5.2 西华县现状街道空间分析及问题 | 第90-91页 |
4.4.5.3 箕城路 | 第91-94页 |
4.4.5.4 箕子台路 | 第94-97页 |
4.5 西华县城区建筑高度管控成果 | 第97-102页 |
5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10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