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油菜杂种优势概述 | 第15-18页 |
1.1.1 油菜杂种优势表现 | 第15页 |
1.1.2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 第15-17页 |
1.1.3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2 化学杀雄剂 | 第18-20页 |
1.2.1 国内外化学杀雄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2.2 化学杀雄剂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1.2.3 化学杀雄剂制种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2.3.1 化学杀雄制种的优势 | 第19页 |
1.2.3.2 化学杀雄剂制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3 抗除草剂油菜研究简介 | 第20-22页 |
1.3.1 除草剂种类 | 第20页 |
1.3.2 杂草对油菜的危害和防治 | 第20页 |
1.3.3 抗除草剂油菜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4 小孢子离体培养法构建DH遗传群体 | 第21-22页 |
1.4 乙酰乳酸合成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1 乙酰乳酸合酶功能及其抑制剂类型 | 第22-23页 |
1.4.2 植物对ALS抑制剂的选择性形成机理 | 第23页 |
1.4.3 乙酰乳酸合酶结构特征及其结合方式 | 第23-24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油菜种质12WH318咪唑啉酮抗性遗传研究 | 第25-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材料 | 第25页 |
2.1.2 试剂 | 第25页 |
2.1.3 油菜种质12WH318咪唑啉酮抗性遗传试验 | 第25-26页 |
2.1.4 乙酰乳酸合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2.1.5 12WH318种质ALS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2.1 12WH318抗咪唑啉酮性状的遗传 | 第27-28页 |
2.2.1.1 F_1杂种的抗性表现 | 第27-28页 |
2.2.1.2 分离世代咪唑啉酮抗性的遗传表现 | 第28页 |
2.2.2 乙酰乳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8-31页 |
2.2.3 ALS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1-32页 |
2.3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抗草铵膦油菜品系Z7B10的来源基础研究 | 第34-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3.1.1 材料 | 第34-35页 |
3.1.2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培养基 | 第35页 |
3.1.3 油菜的遗传转化 | 第35-36页 |
3.1.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36页 |
3.1.5 除草剂抗性的遗传与稳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3.1.6 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 第37页 |
3.1.7 除草剂耐性实验 | 第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2.1 农杆菌介导油菜遗传转化与鉴定 | 第37-38页 |
3.2.2 除草剂抗性的分离 | 第38-39页 |
3.2.3 外源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 第39页 |
3.2.4 除草剂耐性实验 | 第39-40页 |
3.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抗咪唑啉酮油菜的小孢子培养与DH系培育 | 第41-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2.1 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植株过程 | 第44页 |
4.2.2 品种差异性 | 第44-45页 |
4.2.3 单倍体植株加倍与移栽 | 第45-46页 |
4.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化学杀雄效果与机理研究及在制种中的应用 | 第47-6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5.1.1 材料 | 第47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5.1.3 化学杀雄效果鉴定 | 第48-5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2页 |
5.2.1 化学杀雄效果分析 | 第51-57页 |
5.2.1.1 花粉活力 | 第51-52页 |
5.2.1.2 植株育性和结实 | 第52-54页 |
5.2.1.3 天然异交结实性 | 第54-55页 |
5.2.1.4 花器形态 | 第55-56页 |
5.2.1.5 农艺性状 | 第56-57页 |
5.2.2 化学杀雄对植株及杂交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7-61页 |
5.2.2.1 花蕾中SOD测定(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 | 第57-58页 |
5.2.2.2 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5.2.2.3 杂交种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 第59-60页 |
5.2.2.4 杂交种含油量测定 | 第60-61页 |
5.2.3 化学杀雄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61页 |
5.2.4 化学杂交制种产量与纯度分析 | 第61-62页 |
5.3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6.1 油菜化学杂交体系构建父本鉴定及培育 | 第64页 |
6.2 化学杀雄剂制种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