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 第8-10页 |
1.1.1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概述 | 第8-9页 |
1.1.2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测量水体标量场进展 | 第9-10页 |
1.2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测量水体标量场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PLIF技术测量水体标量场的构成 | 第10-11页 |
1.2.2 PLIF技术测量水体标量场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3 PLIF技术测量水体标量场的校正技术 | 第13-15页 |
1.3 测量不确定度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测量不确定度的含义、发展过程及意义 | 第15-17页 |
1.3.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PLIF技术标定与校正模型的构建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标定模型 | 第21-25页 |
2.2.1 标定模型原理 | 第21-23页 |
2.2.2 标定模型构建 | 第23-24页 |
2.2.3 标定系数的确定方法 | 第24-25页 |
2.3 校正模型构建 | 第25-30页 |
2.3.1 准直光场校正模型 | 第25-27页 |
2.3.2 光强高斯分布扇形光场校正模型 | 第27-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基于PLIF校正方案测量扇形光场下的均匀浓度场 | 第31-4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系统 | 第31-33页 |
3.2.1 实验平台 | 第31-3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3.3.1 标定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3.3.2 测量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4 评定基于PLIF校正方案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蒙特卡洛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概述 | 第40-41页 |
4.3 PLIF技术测量浓度场的相对不确定度评定 | 第41-42页 |
4.3.1 浓度场测量相对不确定度评定的模型构建 | 第41页 |
4.3.2 模型实现说明 | 第41-42页 |
4.3.3 研究工况 | 第42页 |
4.4 准直和扇形光场的相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4.4.1 准直光场的相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第42-43页 |
4.4.2 扇形光场的相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第43-45页 |
4.4.3 相对不确定度与激光光强波动、相机信噪比的关系 | 第45-47页 |
4.5 小结 | 第47-4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建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