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动机 | 第7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三、研究历史背景 | 第7-8页 |
四、研究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五、乔恩·克拉森简介 | 第9-13页 |
(一)乔恩·克拉森和他的图画书 | 第9-11页 |
1.我要找回我的帽子 | 第10页 |
2.这不是我的帽子 | 第10页 |
3.我们发现了一顶帽子 | 第10-11页 |
(二)图画书中的插图创作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乔恩·克拉森“黑色幽默”的现象成因分析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外部原因——早期动画创作 | 第14页 |
第二节 内部原因——“冰山”因素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乔恩·克拉森图画书中的“黑色幽默”呈现形式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图画书中的主题选取 | 第16-17页 |
1.角色选取 | 第16-17页 |
2.主题选取 | 第17页 |
第二节 乔恩·克拉森图画书中的叙事结构 | 第17-33页 |
(一)简约的语言 | 第17-21页 |
1.简练的语句 | 第17页 |
2.简易的平面形象 | 第17-18页 |
3.稚拙的造型 | 第18-19页 |
4.角色的动态 | 第19页 |
5.宁静的构图视角 | 第19页 |
6.巧妙的留白与空白页 | 第19-21页 |
本节小结 | 第21页 |
(二)荒诞的情节 | 第21-28页 |
1.强化的语句 | 第21页 |
2.循环反复的叙事结构 | 第21-22页 |
3.独白式、对话式的运用 | 第22-23页 |
4.眼神的运用 | 第23-25页 |
5.主观色的使用 | 第25页 |
6.潜在的节奏 | 第25-26页 |
7.绘画材料与技巧带来的效果 | 第26-27页 |
8.增彩的细节 | 第27-28页 |
本节小结 | 第28页 |
(三)考究的图文 | 第28-30页 |
1.图文巧妙的不对应 | 第28-29页 |
2.图、文作用 | 第29-30页 |
(四)开放式结局 | 第30-33页 |
1.强化氛围的装帧设计 | 第30-31页 |
(1)封面、封底 | 第30-31页 |
(2)环衬、扉页 | 第31页 |
2.出乎意料的结尾 | 第31-32页 |
本节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乔恩·克拉森图画书中“黑色幽默”的作用与启示 | 第33-37页 |
第一节 作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