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建议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农业保险 | 第17-18页 |
2.1.1 农业保险的定义和类型 | 第17页 |
2.1.2 农业保险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8页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8页 |
2.2.3 遥感技术理论 | 第18-20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4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现状分析 | 第22-38页 |
4.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的政府政策 | 第22-24页 |
4.1.1 国家相关政策 | 第22页 |
4.1.2 省内地方补贴政策 | 第22-23页 |
4.1.3 省内垦区补贴政策 | 第23-24页 |
4.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 | 第24-26页 |
4.2.1 省内经营主体 | 第24-25页 |
4.2.2 垦区经营主体 | 第25-26页 |
4.3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的业务结构 | 第26-30页 |
4.3.1 保险产品 | 第26页 |
4.3.2 主营业务 | 第26-27页 |
4.3.3 经营情况 | 第27-28页 |
4.3.4 保费保额 | 第28-29页 |
4.3.5 赔偿处理 | 第29-30页 |
4.4 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前后对比分析 | 第30-34页 |
4.4.1 技术革新前 | 第30-31页 |
4.4.2 技术革新后 | 第31-34页 |
4.5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4.5.1 自然灾害风险较大 | 第34-35页 |
4.5.2 精准理赔体系有待加强 | 第35页 |
4.5.3 供需两端发展不均衡 | 第35-36页 |
4.5.4 .农险理赔专业人员缺乏 | 第36页 |
4.5.5 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 | 第36-3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促进黑龙江省垦区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 第38-42页 |
5.1 提高补贴政策力度 | 第38页 |
5.1.1 提高种植险补贴比例 | 第38页 |
5.1.2 增设政策性险种 | 第38页 |
5.2 提升科技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5.2.1 促进科技水平提升 | 第38-39页 |
5.2.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 第39页 |
5.3 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 第39-40页 |
5.3.1 加快农业保险地方性法规条例 | 第39页 |
5.3.2 完善再保险机制 | 第39-40页 |
5.4 降低农业保险风险 | 第40页 |
5.4.1 操作风险 | 第40页 |
5.4.2 声誉风险 | 第40页 |
5.4.3 运营风险 | 第40页 |
5.5 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 第40-4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展望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