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核反应堆工程论文--反应堆部件及其设计、制造论文--燃料元件和组件论文

典型流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超临界流体传热特性第11-15页
        1.2.1 超临界水热物性第11-13页
        1.2.2 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第13-15页
    1.3 超临界水传热特性研究现状第15-46页
        1.3.1 实验研究第18-36页
        1.3.2 数值模拟研究第36-38页
        1.3.3 传热关系式研究第38-44页
        1.3.4 传热数据查询表(Look-up Table,LUT)研究第44-46页
    1.4 现有研究总结第46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46-47页
    1.6 本文提纲第47-48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48-59页
    2.1 传热基本理论第48-50页
        2.1.1 热传导第48-49页
        2.1.2 对流传热第49-50页
    2.2 常用无量纲参数第50-52页
    2.3 关系式建立第52-54页
        2.3.1 对流传热关系式建立第52-53页
        2.3.2 格架下游强化传热关系式建立第53-54页
    2.4 湍流的数值模拟第54-58页
        2.4.1 直接数值模拟第54页
        2.4.2 大涡模拟第54页
        2.4.3 雷诺时均方法第54-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59-76页
    3.1 实验装置第59-65页
        3.1.1 实验装置主回路第59-61页
        3.1.2 电气系统第61-62页
        3.1.3 测量系统第62-64页
        3.1.4 数据采集系统第64-65页
    3.2 实验步骤第65-68页
        3.2.1 冷态调试第65-66页
        3.2.2 热态调试第66-67页
        3.2.3 正式实验第67-68页
    3.3 数据处理第68-70页
    3.4 不确定性分析第70-76页
        3.4.1 测量量不确定度第70-74页
        3.4.2 间接参数不确定度第74-76页
第四章 圆管通道传热研究第76-111页
    4.1 实验本体与研究工况第76-83页
    4.2 圆管对流传热特性影响参数分析第83-100页
        4.2.1 压力对传热影响第83-87页
        4.2.2 热流密度影响第87-92页
        4.2.3 质量流速影响第92-94页
        4.2.4 流动方向对传热影响第94-97页
        4.2.5 管径对传热影响第97-98页
        4.2.6 入口温度对传热影响第98-100页
    4.3 圆管传热关系式评价第100-102页
    4.4 无量纲参数研究第102-105页
    4.5 新关联式建立第105-107页
    4.6 新关联式验证第107-110页
    4.7 圆管研究总结第110-111页
第五章 环管通道传热研究第111-137页
    5.1 环管实验段与定位格架第111-116页
    5.2 定位格架对传热影响第116-118页
    5.3 环形通道与圆管实验换热系数对比第118-119页
    5.4 经验关系式比较第119-122页
    5.5 CFD数值模拟研究第122-127页
    5.6 定位格架下游强化传热关系式第127-129页
    5.7 新关系式的建立第129-134页
    5.8 新检验关联式验证第134-135页
    5.9 环管研究总结第135-137页
第六章 棒束通道传热研究第137-166页
    6.1 棒束传热实验第137-140页
    6.2 壁面温度第140-144页
    6.3 换热系数第144-153页
        6.3.1 换热系数获取方法第144-148页
        6.3.2 参数影响第148-150页
        6.3.3 不同通道比较第150-151页
        6.3.4 与圆管传热恶化工况比较第151-153页
    6.4 定位格架对棒束传热研究第153-159页
        6.4.1 定位格架强化效应第153-155页
        6.4.2 格架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55-157页
        6.4.3 强化效应公式评价第157-159页
    6.5 周向不均匀研究第159-164页
        6.5.1 周向温度不均匀现象第159-161页
        6.5.2 CFD数值模拟比较第161-162页
        6.5.3 周向不均匀的无量纲温度第162-164页
    6.6 棒束研究总结第164-1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6-168页
    7.1 本文研究内容第166页
    7.2 本文主要结论第166-167页
    7.3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67页
    7.4 未来工作展望第167-168页
附录 符号表第168-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焰中多环芳香烃(PAHs)的演变机理研究
下一篇:发输电系统扩展优化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