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论文

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无人机对象建模及特性分析第20-38页
    2.1 典型飞行剖面第20-22页
    2.2 参考坐标系及假设条件第22-23页
        2.2.1 参考坐标系第22-23页
        2.2.2 无人机运动的假设条件第23页
    2.3 欧美坐标系下固定翼模态对象特性建模第23-27页
        2.3.1 固定翼力和力矩计算第23-25页
        2.3.2 数学模型第25-27页
    2.4 固定翼模态对象特性分析第27-31页
        2.4.1 升阻比特性第27-29页
        2.4.2 稳定性分析第29-30页
        2.4.3 模态分析第30-31页
    2.5 欧美坐标系下多旋翼模态对象特性建模第31-34页
        2.5.1 多旋翼气动力/力矩计算第32-33页
        2.5.2 数学模型第33-34页
    2.6 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模型第34-37页
        2.6.1 过渡模态数学模型第34-35页
        2.6.2 复合翼数学模型MATLAB环境下仿真第35-37页
    2.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第38-43页
    3.1 飞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38-41页
        3.1.1 飞行控制系统硬件架构第38页
        3.1.2 传感器第38-40页
        3.1.3 飞行控制计算机第40页
        3.1.4 执行机构第40页
        3.1.5 无线数据传输链路第40-41页
    3.2 飞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41-42页
        3.2.1 传感器信息采集第41页
        3.2.2 导航模块第41页
        3.2.3 控制律解算模块第41-42页
        3.2.4 飞行模态转换模块第42页
        3.2.5 遥控遥测模块第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固定翼、旋翼控制律设计第43-55页
    4.1 固定翼控制律设计第43-48页
        4.1.1 纵向控制律设计第43-45页
        4.1.2 横侧向控制律设计第45-48页
    4.2 四旋翼控制律设计第48-54页
        4.2.1 多旋翼运动原理第48-49页
        4.2.2 多旋翼控制结构第49-53页
        4.2.3 多旋翼控制模式第53页
        4.2.4 多旋翼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第53-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模态转换段控制策略设计第55-73页
    5.1 悬停段对风控制策略设计第55-57页
    5.2 旋翼模态向固定翼模态转换控制策略设计第57-65页
        5.2.1 加速段控制策略设计第57-62页
        5.2.2 加速权值转换段控制策略设计第62-65页
    5.3 固定翼模态向多旋翼模态转换控制策略设计第65-69页
        5.3.1 减速权值转换段控制策略设计第65-67页
        5.3.2 减速段控制策略设计第67-69页
    5.4 模态转换滑行实验方案第69-72页
    5.5 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舰载移动着陆控制策略设计第73-91页
    6.1 舰载移动着陆典型飞行剖面第73-75页
    6.2 舰载移动着陆制导与控制策略第75-85页
        6.2.1 进场航迹捕获段第75-80页
        6.2.2 移动轨迹下滑段第80-83页
        6.2.3 模态转换段第83-84页
        6.2.4 侧向调整段第84-85页
    6.3 陆上模拟舰载移动着陆实验第85-89页
        6.3.1 导航方式选择第85-86页
        6.3.2 ALIGN导航方式计算原理第86-87页
        6.3.3 实验方案设计第87-88页
        6.3.4 实验数据分析第88-89页
    6.4 小结第89-9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7.1 本文工作的总结第91-92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位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烧室主动冷却碳化硅微通道加工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考虑路面不平度的爆炸螺栓疲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