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前言 | 第11-16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现状 | 第13-15页 |
|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6-17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49页 |
| ·建国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回顾 | 第17-18页 |
| ·建国后前七次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第18-32页 |
| ·前七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变化 | 第21-30页 |
| ·教学内容的变化 | 第21-22页 |
| ·七次课程改革各项必修教学内容变化情况分析 | 第22-30页 |
| ·体操 | 第22-23页 |
| ·田径 | 第23-24页 |
| ·球类 | 第24-25页 |
| ·游泳 | 第25-26页 |
| ·武术 | 第26-27页 |
| ·体育基础知识 | 第27-28页 |
| ·选项内容 | 第28-30页 |
| ·前七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及背景分析 | 第30-32页 |
| ·第八次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 第32-46页 |
|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32-33页 |
| ·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 第33-34页 |
|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33页 |
| ·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 第33-34页 |
| ·确定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 第34页 |
| ·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特点 | 第34-37页 |
| ·构建了11个学分以及如何分配 | 第34-35页 |
| ·提出了"目标统领内容"的观念(图1) | 第35-36页 |
| ·采用模块教学 | 第36-37页 |
| ·选项教学 | 第37页 |
| ·分析 | 第37-46页 |
| ·第八次教学内容选用原则与前七次的比较 | 第38-39页 |
| ·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内容研究状况分析 | 第39-43页 |
| ·第八次课程改革八年多来,取得的显著成绩 | 第43-44页 |
| ·提出目标统领内容的新构想 | 第43页 |
| ·强调高中模块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专长的形成 | 第43页 |
| ·注重健康理念的融入 | 第43-44页 |
|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44页 |
| ·第八次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 | 第44-46页 |
| ·淡化运动技能教学 | 第44页 |
| ·课程资源开发的偏离 | 第44-45页 |
| ·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缺乏理论支撑,教学内容的指导呈现"虚化"现象 | 第45页 |
| ·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与学生兴趣的矛盾 | 第45页 |
| ·传承文化多样性与掌握2-3项运动技能的矛盾 | 第45页 |
| ·传统文化项目与新兴项目矛盾 | 第45-46页 |
| ·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矛盾 | 第46页 |
| ·课程资源的"开放"与"放开"的矛盾 | 第46页 |
| ·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 第46-49页 |
|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实在"化 | 第46-47页 |
|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和学生自身的情况,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 | 第47页 |
|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然没有规定性,但是要意识到"形散"而"神不散" | 第47页 |
| ·从竞技类运动中筛选、民族传统体育中移植、新兴运动项目中精心挑选、场地器材中改造挖掘体育教学内容 | 第47-48页 |
| ·各个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培训 | 第48-49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建议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