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主动源地震波震相特征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3页
        1.1.1 地震震相研究概述第10-11页
        1.1.2 主动源震相特征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 选题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4-16页
第二章 震相到时模拟方法第16-30页
    2.1 射线追踪方法概述第16-18页
        2.1.1 地震射线方法发展历程第16-17页
        2.1.2 弹性波动理论第17-18页
    2.2 射线方法的基本原理第18-24页
        2.2.1 程函方程第18-21页
        2.2.2 射线的运动学方程第21-22页
        2.2.3 打靶法第22-24页
    2.3 射线追踪程序实现及成果第24-30页
        2.3.1 SEIS83程序包简介第25-26页
        2.3.2 模型计算实例和结果分析第26-30页
第三章 祁连山主动源记录资料震相识别和模拟第30-56页
    3.1 地震信号发射平台及观测系统第30-33页
        3.1.1 发射平台第30-31页
        3.1.2 观测系统第31-33页
    3.2 射线追踪的速度模型构建第33-38页
        3.2.1 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第33-34页
        3.2.2 模型的构建过程第34-38页
    3.3 典型台站震相到时模拟结果第38-53页
        3.3.1 ZDY18震相到时模拟第40-42页
        3.3.2 ZDY31震相到时模拟第42-44页
        3.3.3 ZDY35震相到时模拟第44-46页
        3.3.4 ZDY38震相到时模拟第46-48页
        3.3.5 实际与理论震相到时统计第48-53页
    3.4 震相波形特征第53-5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9页
    4.1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4.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度学习及其在地电场异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顺应论视角下《逃离》中女性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