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酸性微晶玻璃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微晶玻璃 | 第10-13页 |
1.2.1 微晶玻璃的特点 | 第10页 |
1.2.2 微晶玻璃的组成 | 第10-11页 |
1.2.3 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3 微晶玻璃的耐酸性能 | 第13-19页 |
1.3.1 玻璃的侵蚀机理 | 第13-15页 |
1.3.2 微晶玻璃的侵蚀机理 | 第15-16页 |
1.3.3 影响微晶玻璃耐酸性能的因素 | 第16-18页 |
1.3.4 无机非金属耐侵蚀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0-25页 |
2.1 实验流程 | 第20页 |
2.2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20-2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3 表征手段 | 第22-25页 |
2.3.1 高温黏度测试 | 第22页 |
2.3.2 差热分析 | 第22页 |
2.3.3 XRD分析 | 第22-23页 |
2.3.4 显微结构分析 | 第23页 |
2.3.5 耐酸性能测定 | 第23页 |
2.3.6 玻璃和微晶玻璃耐酸性的测量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不同体系之间的对比 | 第25-34页 |
3.1 不同体系之间的性能对比 | 第27-32页 |
3.1.1 差热分析 | 第27-29页 |
3.1.2 XRD分析 | 第29页 |
3.1.3 FE-SEM分析 | 第29-31页 |
3.1.4 耐酸性能 | 第31-32页 |
3.2 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镁铝硅体系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34-60页 |
4.1 碱金属氧化物对MAS玻璃黏度的影响 | 第34-37页 |
4.1.1 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4.1.2 碱金属氧化物对黏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4.2 碱金属氧化物对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 | 第37-45页 |
4.2.1 差热分析 | 第37-38页 |
4.2.2 物相分析 | 第38-43页 |
4.2.3 形貌分析 | 第43-45页 |
4.3 基础玻璃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45-47页 |
4.3.1 耐酸性测试 | 第45页 |
4.3.2 基础玻璃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45-47页 |
4.4 微晶玻璃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47-58页 |
4.4.1 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侵蚀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2 组成对微晶玻璃侵蚀的影响 | 第49-51页 |
4.4.3 侵蚀液浓度对微晶玻璃侵蚀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4 侵蚀介质种类对微晶玻璃耐酸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4.4.5 侵蚀前后的表面形貌和能谱分析 | 第53-58页 |
4.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Fe_2O_3对耐酸性能的影响 | 第60-69页 |
5.1 Fe_2O_3对析晶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5.1.1 差热分析 | 第61-62页 |
5.1.2 物相分析(XRD) | 第62-63页 |
5.2 基础玻璃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63-64页 |
5.2.1 耐酸性实验 | 第63页 |
5.2.2 基础玻璃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63-64页 |
5.3 微晶玻璃耐酸性能的研究 | 第64-68页 |
5.3.1 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侵蚀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2 组成对微晶玻璃侵蚀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66-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