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液泛现象及定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液泛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1.3.2 液泛实验研究 | 第15-18页 |
1.3.3 液泛数值研究 | 第18-21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2 多相流界面面积密度(AIAD)数值模型的改进方法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2.2.1 欧拉多相流模型 | 第23页 |
2.2.2 湍流模型 | 第23-24页 |
2.3 经典界面面积密度(AIAD)模型 | 第24-28页 |
2.4 修正界面面积密度(MAIAD)模型 | 第28-33页 |
2.4.1 混合函数修正 | 第28-33页 |
2.4.2 拖曳力系数修正 | 第33页 |
2.5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LN_2-VN_2液泛现象的数值结果分析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修正界面面积密度(MAIAD)模型的验证 | 第37-39页 |
3.3 LN_2-VN_2的液泛速度 | 第39-41页 |
3.3.1 液泛速度曲线 | 第39-41页 |
3.3.2 速度趋势分析 | 第41页 |
3.4 几何参数影响 | 第41-45页 |
3.4.1 管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管长影响 | 第43-44页 |
3.4.3 倾角影响 | 第44-45页 |
3.5 LN_2-VN_2和水-空气液泛临界速度对比 | 第45页 |
3.6 LN_2-VN_2液泛现象的物理特征 | 第45-48页 |
3.6.1 雾沫夹带现象 | 第46-47页 |
3.6.2 压力陡增现象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倾斜圆管内LN_2-VN_2液泛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 第50-65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50-56页 |
4.2.1 系统介绍 | 第50-52页 |
4.2.2 实验台改进 | 第52-56页 |
4.3 测量装置选型 | 第56-59页 |
4.3.1 压力传感器 | 第56-57页 |
4.3.2 温度传感器 | 第57-58页 |
4.3.3 流量计 | 第58-59页 |
4.4 实验过程 | 第59页 |
4.5 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5.1 LN_2-VN_2流体液泛过程的物理特征 | 第60-62页 |
4.5.2 实验液泛曲线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66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