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调中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第10-18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10-12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1.2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1.1.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病例分组方法 | 第12页 |
1.2.2 治疗方案 | 第12-13页 |
1.3 观察指标 | 第13-16页 |
1.3.1 疗效指标 | 第13-16页 |
1.3.2 安全性指标 | 第16页 |
1.3.3 统计方法 | 第16页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18页 |
1.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17页 |
1.4.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第17页 |
1.4.3 胃镜及病理检查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页 |
1.4.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结果及分析 | 第18-23页 |
2.1 研究结果 | 第18-22页 |
2.1.1 治疗前资料对比 | 第18-19页 |
2.1.2 治疗后疗效判定 | 第19-22页 |
2.2 结论与分析 | 第22-23页 |
2.2.1 结论 | 第22页 |
2.2.2 分析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 第23-39页 |
3.1 BRG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23-28页 |
3.1.1 BRG的西医学发病机制研究 | 第23-25页 |
3.1.2 BRG的诊断 | 第25-26页 |
3.1.3 BRG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案 | 第26-28页 |
3.2 BRG的中医学研究 | 第28-31页 |
3.2.1 病因病机 | 第28-29页 |
3.2.2 中医辨证分型 | 第29页 |
3.2.3 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 第29-31页 |
3.3 疏肝调中汤的组方思路 | 第31-35页 |
3.3.1 疏肝调中汤立方依据 | 第31-33页 |
3.3.2 疏肝调中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3-35页 |
3.4 穴位埋线法的立法依据 | 第35-38页 |
3.4.1 穴位埋线治疗BRG的依据 | 第35-36页 |
3.4.2 选穴依据 | 第36-38页 |
3.5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综述 | 第43-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