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黑色金属材料论文--钢、碳钢、合金钢论文

抗震耐火建筑用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建筑用抗震钢概述第15-19页
        1.1.1 建筑用抗震钢的特点与性能要求第15-16页
        1.1.2 建筑用抗震钢的研究概况第16-17页
        1.1.3 建筑用抗震钢的显微组织第17-18页
        1.1.4 双相钢的制备第18-19页
    1.2 建筑用耐火钢概述第19-23页
        1.2.1 建筑用耐火钢的特点与性能要求第19-20页
        1.2.2 建筑用耐火钢的研究概况第20-22页
        1.2.3 建筑用耐火钢的显微组织第22-23页
    1.3 合金元素对抗震、耐火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23-27页
    1.4 控轧控冷工艺对耐火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27-31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Nb微合金化热处理双相抗震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第33-61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2.2.2 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第34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59页
        2.3.1 热处理工艺第35-37页
        2.3.2 亚温淬火加热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第37-39页
        2.3.3 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第39-49页
        2.3.4 热处理工艺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2.3.5 实验钢强韧化机制的研究第53-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建筑用耐火钢的成分设计第61-79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硼元素对高纯铁高温塑性的影响第61-66页
        3.2.1 实验方法第61-62页
        3.2.2 硼元素含量对高纯铁高温塑性的影响第62-64页
        3.2.3 俄歇能谱分析第64-66页
    3.3 耐火钢的成分设计第66-76页
        3.3.1 实验方法第66-67页
        3.3.2 热轧态显微组织观察第67-71页
        3.3.3 钢中第二相析出第71-73页
        3.3.4 热轧态钢的拉伸性能第73-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4章 微合金化耐火钢热处理过程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第79-95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方法第80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0-94页
        4.3.1 热模拟过程中Mo-Nb-V耐火钢显微组织与硬度变化第80-85页
        4.3.2 回火处理过程中析出物的析出行为第85-92页
        4.3.3 析出物的析出状态对耐火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2-94页
    4.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微合金化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研究第95-111页
    5.1 引言第95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95-96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6-108页
        5.3.1 变形量对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第96-99页
        5.3.2 变形温度对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第99-103页
        5.3.3 冷却速率对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第103-106页
        5.3.4 中间处理温度对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第106-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11页
第6章 Nb-V微合金化耐火钢控轧控冷及模拟焊接组织性能研究第111-127页
    6.1 引言第111-112页
    6.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112-115页
        6.2.1 实验材料第112页
        6.2.2 控轧控冷实验第112-113页
        6.2.3 模拟焊接热循环实验第113-114页
        6.2.4 组织观察与性能测试第114-115页
    6.3 控轧控冷组织性能研究第115-119页
        6.3.1 显微组织观察第115-118页
        6.3.2 力学性能分析第118-119页
    6.4 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研究第119-126页
        6.4.1 显微组织观察第119-123页
        6.4.2 力学性能分析第123-124页
        6.4.3 冲击试样断口分析第124-126页
    6.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7章 结论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43-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的法律问题探讨
下一篇:加强我国公安边防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