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作用研究

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1.1 纤维素酶概述第9-12页
        1.1.1 纤维素酶的结构第9页
        1.1.2 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第9-10页
        1.1.3 纤维素酶的降解机制第10-11页
        1.1.4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1-12页
    1.2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种类第12-13页
    1.3 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第13-15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第16-2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1 供试土样第16页
        2.1.2 供试培养基第16页
        2.1.3 分子鉴定试剂第16-17页
        2.1.4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筛选第17页
        2.1.5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的纯化第17页
        2.1.6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的形态鉴定第17页
        2.1.7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的生理生化鉴定第17页
        2.1.8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 16S rDNA分子鉴定第17-19页
    2.2 结果分析第19-22页
        2.2.1 土壤中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筛选第19-20页
        2.2.2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菌落及菌体形态第20页
        2.2.3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的生理生化特性第20-21页
        2.2.4 产纤维素酶细菌ZL-16分子鉴定结果第21-22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2-23页
第三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的培养基质优化第23-3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3.1.1 供试菌株第23页
        3.1.2 供试基础培养基第23页
        3.1.3 供试试剂及缓冲液第23页
        3.1.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页
        3.1.5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培养的最适氮源及无机盐的确定第23-25页
        3.1.6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的培养基质优化第25-26页
        3.1.7 纤维素酶的酶活测定第26页
    3.2 结果分析第26-33页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26-27页
        3.2.2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培养的最适氮源及无机盐的确定第27-28页
        3.2.3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产FPA酶的培养基质优化第28-29页
        3.2.4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产C_l酶的培养基质优化第29-31页
        3.2.5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产C_x酶的培养基质优化第31-33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3-35页
        3.3.1 结论第33-34页
        3.3.2 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的培养条件优化第35-4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4.1.1 供试菌株第35页
        4.1.2 供试培养基第35页
        4.1.3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的培养条件优化第35-37页
        4.1.4 纤维素酶的酶活测定第37页
    4.2 结果分析第37-43页
        4.2.1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产FPA酶的培养条件优化第37-39页
        4.2.2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产C_l酶的培养条件优化第39-41页
        4.2.3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产C_x酶的培养条件优化第41-43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43-45页
        4.3.1 结论第43-44页
        4.3.2 讨论第44-45页
第五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辣椒细胞膜通透性和胞壁纤维素的影响第45-49页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5.1.1 供试辣椒种子第45页
        5.1.2 供试菌株第45页
        5.1.3 发酵液培养基第45页
        5.1.4 试剂及缓冲液第45页
        5.1.5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植物离体叶片和离体根电导率的影响第45页
        5.1.6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植物幼苗叶片和幼苗根电导率的影响第45-46页
        5.1.7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植物离体叶片和离体根还原糖的影响第46页
        5.1.8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植物幼苗叶片和幼苗根还原糖的影响第46页
    5.2 结果分析第46-48页
        5.2.1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植物离体叶片和幼苗叶片电导率的影响第46页
        5.2.2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植物离体根部和幼苗根部电导率的影响第46-47页
        5.2.3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离体叶片和幼苗叶片还原糖量的影响第47页
        5.2.4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离体根部和幼苗根部还原糖量的影响第47-48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48-49页
第六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辣椒疫霉病菌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第49-5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6.1.1 供试菌株第49页
        6.1.2 培养基第49页
        6.1.3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9页
        6.1.4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代谢液和粗酶液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9页
        6.1.5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菌丝干湿重影响第49-50页
        6.1.6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无菌滤液、发酵液和粗酶液对辣椒疫霉病菌还原糖量的影响第50页
        6.1.7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无菌滤液、发酵液和粗酶液对辣椒疫霉病菌电导率的影响第50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6.2.1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第50-51页
        6.2.2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发酵液和粗酶液对辣椒疫霉病菌抑制作用第51-53页
        6.2.3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菌丝干湿重的影响第53-54页
        6.2.4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粗酶液、发酵液、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电导率的影响第54-55页
        6.2.5 解淀粉芽孢杆菌ZL-16粗酶液、发酵液、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还原糖量的影响第55页
    6.3 结论与讨论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4页
Abstract第64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菜蛾喙管的结构与味觉功能研究
下一篇:不同降水年型旱作冬小麦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及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