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美国高校 | 第16页 |
二、纪律规范 | 第16页 |
三、纪律处分 | 第16-17页 |
四、制度 | 第17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二、我国学者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28-29页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第29-3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33-49页 |
第一节 “代替父母制”时期 | 第33-38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二、相关案例 | 第34-35页 |
三、“代替父母制”的纪律处分制度 | 第35-38页 |
第二节 过渡时期 | 第38-43页 |
一、“代替父母制”消亡的原因 | 第39-40页 |
二、“代替父母制”消亡的过程 | 第40-42页 |
三、过渡时期的纪律处分制度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宪法论和契约论时期 | 第43-49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43-45页 |
二、高校改进对学生的纪律管理 | 第45-49页 |
第三章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49-69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规范依据 | 第49-56页 |
一、法律基础 | 第49-54页 |
二、高校规章政策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管理机构 | 第56-58页 |
一、学生行为中心 | 第56-57页 |
二、学生行为委员会 | 第57页 |
三、听证团和独立听证官 | 第57-58页 |
四、咨询审查委员会 | 第58页 |
五、教导主任 | 第58页 |
第三节 违纪行为与处分措施 | 第58-65页 |
一、违纪行为 | 第58-62页 |
二、处分措施 | 第62-65页 |
第四节 纪律处分过程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 第65-69页 |
一、纪律处分过程中学生的权利 | 第65-68页 |
二、纪律处分过程中学生的义务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具体程序 | 第69-93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学生违纪行为的处分程序 | 第69-83页 |
一、学术性违纪行为的处分程序 | 第69-74页 |
二、非学术性违纪行为的处分程序 | 第74-83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救济程序 | 第83-93页 |
一、校内申诉制度 | 第84-85页 |
二、司法救济途径 | 第85-93页 |
第五章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特点和启示 | 第93-119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纪律处分制度的特点 | 第93-100页 |
一、制度健全 | 第93-95页 |
二、注重程序正义 | 第95-97页 |
三、明确区分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纪律处分 | 第97-98页 |
四、司法审查介入 | 第98-99页 |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 第100-112页 |
一、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发展 | 第100-105页 |
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05-112页 |
第三节 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 第112-119页 |
一、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 第112-113页 |
二、健全纪律处分制度 | 第113-115页 |
三、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第115-116页 |
四、注重效率与公平间的平衡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后记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