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智能变电站网络性能与安全评价模型 | 第14-24页 |
| 2.1 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 第14页 |
| 2.2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架构 | 第14-17页 |
| 2.2.1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 | 第14-16页 |
| 2.2.2 智能变电站网络组网 | 第16-17页 |
| 2.3 智能变电站网络性能指标评价体系 | 第17-23页 |
| 2.3.1 网络性能指标评价体系 | 第18-21页 |
| 2.3.2 间隔层设备指标评价体系 | 第21-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研究 | 第24-34页 |
|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第24-25页 |
|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 第25-26页 |
| 3.3 模糊关系矩阵的合成 | 第26-28页 |
| 3.4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28-32页 |
| 3.4.1 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 | 第28-29页 |
| 3.4.2 模糊综合聚类分析 | 第29-30页 |
| 3.4.3 c均值聚类算法 | 第30-32页 |
| 3.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分析 | 第34-42页 |
| 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 4.2 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标度方法 | 第36-38页 |
| 4.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 | 第38-41页 |
| 4.3.1 一致性检验 | 第38-39页 |
| 4.3.2 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的调整方法 | 第39-40页 |
| 4.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改进 | 第40-4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面向智能变电站网络综合评价的模糊综合-AHP法 | 第42-49页 |
| 5.1 建立评价因素集 | 第42页 |
| 5.2 建立评判集 | 第42-43页 |
| 5.3 综合评价实例 | 第43-48页 |
| 5.3.1 网络性能评价 | 第43-46页 |
| 5.3.2 故障录波装置入网检测评价 | 第46-47页 |
| 5.3.3 继电保护设备外观与静态测试评价 | 第47页 |
| 5.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49页 |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