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6-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现实问题:城市更新中的多维社会矛盾 | 第16-17页 |
1.1.2 改革契机:构建服务型政府与规划转型 | 第17页 |
1.1.3 时代背景:公民社会及第三部门的发展 | 第17-18页 |
1.1.4 选题来源 | 第18-1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概念辨析与界定 | 第20-26页 |
1.3.1 第三部门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2页 |
1.3.2 “第三部门”与“第三部门组织” | 第22-25页 |
1.3.3 城市更新 | 第25-26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4页 |
1.4.1 第三部门的相关研究 | 第26-33页 |
1.4.2 第三部门参与城市更新的相关研究 | 第33-34页 |
1.4.3 研究评述 | 第34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4-3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2 二元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及问题 | 第38-70页 |
2.1 城市更新的二元主体 | 第38页 |
2.2 大陆地区二元更新模式分析 | 第38-59页 |
2.2.1 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 | 第39-45页 |
2.2.2 广州市城市更新模式 | 第45-50页 |
2.2.3 上海市城市更新模式 | 第50-55页 |
2.2.4 城市更新的一般程序 | 第55-59页 |
2.3 二元主体的介入机制分析 | 第59-66页 |
2.3.1 更新动因 | 第59-61页 |
2.3.2 权利地位 | 第61-63页 |
2.3.3 实施路径 | 第63-66页 |
2.4 二元主体主导下的城市更新问题 | 第66-69页 |
2.4.1 动机不纯导致的地方政府寻租与公共利益丧失 | 第66-67页 |
2.4.2 权力失衡导致的政府权利膨胀与市场越界干预 | 第67页 |
2.4.3 角色缺位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与公众参与失灵 | 第67-6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3 第三部门介入城市更新的可行性分析 | 第70-82页 |
3.1 第三部门介入制约政府消极动机 | 第70-74页 |
3.1.1 理论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 第70-71页 |
3.1.2 问题解读——二元主体失灵 | 第71-72页 |
3.1.3 解决办法——引入第三部门 | 第72-74页 |
3.2 第三部门介入平衡多元主体权力 | 第74-77页 |
3.2.1 理论依据——权力制约理论 | 第74-75页 |
3.2.2 问题解读——权力约束失效 | 第75-76页 |
3.2.3 解决办法——第三部门赋权 | 第76-77页 |
3.3 第三部门介入弥补更新角色缺位 | 第77-81页 |
3.3.1 理论依据——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 第77-80页 |
3.3.2 问题解读——公众参与失灵 | 第80页 |
3.3.3 解决办法——第三部门参与 | 第80-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4.国内外第三部门介入城市更新的模式 | 第82-120页 |
4.1 国内外研究案例的选择 | 第82-83页 |
4.2 台湾地区都市更新中的第三部门介入 | 第83-95页 |
4.2.1 都市更新与第三部门的发展背景 | 第83-86页 |
4.2.2 都市更新中第三部门的介入路径 | 第86-91页 |
4.2.3 都市更新中第三部门的介入效果 | 第91页 |
4.2.4 第三部门介入都市更新模式评述 | 第91-94页 |
4.2.5 对大陆地区的镜鉴 | 第94-95页 |
4.3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95-110页 |
4.3.1 合作伙伴机制的发展背景 | 第95-96页 |
4.3.2 合作伙伴机制的制度基础 | 第96-99页 |
4.3.3 邓迪城市更新合作伙伴关系 | 第99-107页 |
4.3.4 英国合作伙伴关系模式评述 | 第107-109页 |
4.3.5 对我国的镜鉴 | 第109-110页 |
4.4 大陆地区城市更新中的第三部门实践 | 第110-118页 |
4.4.1 规划编制阶段的第三部门参与 | 第110-112页 |
4.4.2 实施准备阶段的第三部门参与 | 第112-115页 |
4.4.3 开发建设阶段的第三部门参与 | 第115-116页 |
4.4.4 人文活化阶段的第三部门参与 | 第116-117页 |
4.4.5 大陆地区第三部门参与的特点 | 第117-11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5 大陆地区第三部门介入城市更新的策略 | 第120-136页 |
5.1 第三部门介入城市更新的目标逻辑 | 第120-121页 |
5.2 第三部门介入城市更新的组织架构 | 第121-125页 |
5.2.1 调整城市更新主导机构 | 第121-123页 |
5.2.2 构建城市更新伙伴关系 | 第123-124页 |
5.2.3 明确第三部门角色定位 | 第124-125页 |
5.3 第三部门介入城市更新的程序安排 | 第125-132页 |
5.3.1 第三部门介入程序的影响因素 | 第125-128页 |
5.3.2 第三部门介入程序的类型 | 第128-132页 |
5.4 第三部门参与城市更新的实施保障 | 第132-134页 |
5.4.1 完善第三部门相关立法 | 第132-133页 |
5.4.2 完善城市更新申诉机制 | 第133-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136-140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136-138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136-137页 |
6.1.2 创新点 | 第137-13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138页 |
6.2.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