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村庄 | 第14页 |
2.1.2 传统村落 | 第14-15页 |
2.1.3 景观资源 | 第15页 |
2.1.4 村落景观 | 第15页 |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2.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2.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2.3 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 第18-20页 |
2.3.1 文化遗产价值 | 第18-19页 |
2.3.2 传统美学价值 | 第19页 |
2.3.3 旅游传播价值 | 第19-20页 |
3 深莞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利用实证 | 第20-30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3.1.1 深莞传统村落名录 | 第20页 |
3.1.2 整体概况 | 第20-21页 |
3.2 主要存在问题 | 第21-26页 |
3.2.1 认识不足、保护乏力 | 第21-24页 |
3.2.2 保护性破坏 | 第24-25页 |
3.2.3 保护导致传统村落失去生命力和归宿感问题 | 第25-26页 |
3.2.4 过度商业化导致旅游性破坏 | 第26页 |
3.3 保护与利用对策 | 第26-30页 |
3.3.1 加强宣传,完善保护体制 | 第26-28页 |
3.3.2 根据传统村落资源特色,提出适宜的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3.3 重视村民参与,延续传统村落生命力 | 第28-29页 |
3.3.4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发展旅游 | 第29-30页 |
4 深莞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利用案例 | 第30-62页 |
4.1 东莞中堂镇四乡村 | 第30-40页 |
4.1.1 村落概况 | 第30页 |
4.1.2 景观资源特色调查分析 | 第30-33页 |
4.1.3 主要存在问题 | 第33页 |
4.1.4 规划措施 | 第33-40页 |
4.2 深圳观澜版画村 | 第40-48页 |
4.2.1 村落概况 | 第40-41页 |
4.2.2 景观资源特色调查分析 | 第41-45页 |
4.2.3 主要存在问题 | 第45-46页 |
4.2.4 保护利用方法 | 第46-48页 |
4.3 东莞南社古村 | 第48-56页 |
4.3.1 村落概况 | 第48-49页 |
4.3.2 景观资源特色调查分析 | 第49-52页 |
4.3.3 主要存在问题 | 第52-53页 |
4.3.4 保护利用方法 | 第53-56页 |
4.4 深圳龙岗南联村(鹤湖新居) | 第56-62页 |
4.4.1 村落概况 | 第56-57页 |
4.4.2 景观资源特色调查分析 | 第57-60页 |
4.4.3 主要存在问题 | 第60页 |
4.4.4 保护利用方法 | 第60-62页 |
5 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利用方法 | 第62-66页 |
5.1 传统村落景观资源构成 | 第62-63页 |
5.1.1 自然景观资源 | 第62页 |
5.1.2 人文景观资源 | 第62-63页 |
5.2 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法 | 第63-66页 |
5.2.1 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 | 第63-64页 |
5.2.2 人文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 | 第64-66页 |
6.结论与讨论 | 第66-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70页 |
6.1.1 深莞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类型 | 第66-67页 |
6.1.2 深莞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具体措施 | 第67页 |
6.1.3 深莞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法 | 第67-68页 |
6.1.4 深莞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建设策略 | 第68-70页 |
6.2 问题讨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