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7页 |
1.1 水稻的重要性和籼、粳稻差异 | 第8-9页 |
1.1.1 水稻的生产概括 | 第8页 |
1.1.2 籼、粳稻的差异 | 第8-9页 |
1.2 稻瘟病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 | 第9-11页 |
1.2.2 稻瘟病的起源及分布 | 第11-12页 |
1.2.3 稻瘟病菌及其生理特性 | 第12-13页 |
1.2.4 稻瘟病菌的致病机制 | 第13页 |
1.2.5 稻瘟病的发病特点 | 第13-14页 |
1.3 DNA指纹分析 | 第14-18页 |
1.3.1 常用的DNA指纹图谱技术 | 第14-16页 |
1.3.2 指纹分析法在稻瘟菌群体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Rep-PCR指纹分析法 | 第18-19页 |
1.4.1 Pot2引物 | 第18页 |
1.4.2 Rep-PCR | 第18-19页 |
1.5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的互作关系 | 第19-26页 |
1.5.1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存在“基因对基因”关系 | 第19-25页 |
1.5.2 “基因对基因”作用关系的表现与应用 | 第25-26页 |
1.6 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7-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2.1.1 稻瘟病菌和水稻品种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主要试剂及用途 | 第28页 |
2.1.3 实验主要仪器和器械 | 第28-29页 |
2.1.4 稻瘟病菌培养的培养基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2.1 稻瘟病菌DNA指纹图谱 | 第29-32页 |
2.2.2 稻瘟病菌对ZYQ8和JX17的表型鉴定 | 第32-35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3.1 稻瘟病菌DNA指纹图谱分析 | 第35-41页 |
3.1.1 稻瘟病菌基因组DNA的获得 | 第35-36页 |
3.1.2 稻瘟病菌DNA指纹图谱 | 第36-39页 |
3.1.3 稻瘟病菌的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3.2 稻瘟病菌对ZYQ8和JX17致病性的表型鉴定结果 | 第41-47页 |
3.2.1 稻瘟病菌在ZYQ8和JX17中有致病性差异的结果 | 第43-45页 |
3.2.2 ZYQ8和JX17都是感病的结果 | 第45页 |
3.2.3 ZYQ8和JX17都是抗病的结果 | 第45-46页 |
3.2.4 对环境敏感型的结果 | 第46-4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7-50页 |
4.1 籼、粳稻区的稻瘟病菌在遗传结构上存在差异 | 第47-48页 |
4.2 12份稻瘟病菌对ZYQ8和JX17有明显的致病性差异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