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TMD控制原理及工程应用 | 第10-16页 |
1.1.1 引言 | 第10页 |
1.1.2 TMD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3 中外工程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4 TMD的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1.1.5 对TMD的理解及其优缺点 | 第14-15页 |
1.1.6 实际工程TMD的设计流程 | 第15-16页 |
1.2 多高层框架结构的弯曲剪切效应 | 第16-18页 |
1.2.1 构件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 | 第16-17页 |
1.2.2 框架结构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 | 第17-18页 |
1.2.3 弯曲效应对结构简化模型的影响 | 第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弯曲剪切结构的动力模型和研究实例 | 第20-28页 |
2.1 集中质量层模型 | 第20-25页 |
2.1.1 集中质量剪切层模型 | 第20-22页 |
2.1.2 集中质量弯剪层模型 | 第22-23页 |
2.1.3 弯剪层模型关键参数取值 | 第23-25页 |
2.2 框架结构研究实例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8-36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8-30页 |
3.2.1 算例 | 第28页 |
3.2.2 TMD的最优参数 | 第28-30页 |
3.2.3 研究的结构响应 | 第30页 |
3.3 地震动选取 | 第30-33页 |
3.3.1 用于线性时程分析的地震动 | 第30-32页 |
3.3.2 用于功率谱分析的过滤白噪声 | 第32-33页 |
3.4 建模和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3.4.1 简化模型建模和计算 | 第33-34页 |
3.4.2 杆系模型建模和计算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地震动下TMD控制的剪切模型和弯剪模型的比较研究 | 第36-82页 |
4.1 12层框架结果分析 | 第36-58页 |
4.1.1 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36-40页 |
4.1.2 相对位移结果比较 | 第40-44页 |
4.1.3 绝对加速度结果比较 | 第44-48页 |
4.1.4 层间位移角结果比较 | 第48-52页 |
4.1.5 层间剪力结果比较 | 第52-55页 |
4.1.6 层间弯矩结果比较 | 第55-58页 |
4.2 6层框架结果分析 | 第58-81页 |
4.2.1 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58-62页 |
4.2.2 相对位移结果比较 | 第62-67页 |
4.2.3 绝对加速度结果比较 | 第67-71页 |
4.2.4 层间位移角结果比较 | 第71-75页 |
4.2.5 层间剪力结果比较 | 第75-78页 |
4.2.6 层间弯矩结果比较 | 第78-81页 |
4.3 本章结论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简谐基底激励作用下TMD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82-95页 |
5.1 不同频率的简谐基底激励下的分析 | 第82-87页 |
5.1.1 研究步骤 | 第82页 |
5.1.2 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5.1.3 小结 | 第83-87页 |
5.2 不同高宽比结构的分析 | 第87-94页 |
5.2.1 研究步骤 | 第87页 |
5.2.2 结构高度范围和简谐荷载周期范围 | 第87-88页 |
5.2.3 结果分析 | 第88页 |
5.2.4 小结 | 第88-94页 |
5.3 本章结论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5-9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6-97页 |
附录Ⅰ 研究思路流程图 | 第97-100页 |
附录Ⅱ 计算程序 | 第100-108页 |
附录2.1 剪切模型 | 第100页 |
附录2.2 弯剪模型 | 第100-102页 |
附录2.3 不同频率的简谐基底激励下的分析 | 第102-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