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论文--木材化学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利用QCM研究木质素结构对纤维素酶吸附和酶水解的影响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4-15页
    1.3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5页
    2.1 木质素第16-20页
        2.1.1 木质素的结构第16-17页
        2.1.2 木质素的分离第17-18页
        2.1.3 木质素的结构表征第18-20页
    2.2 酶水解第20-21页
        2.2.1 纤维素酶第20-21页
        2.2.2 木质素在生物质酶水解过程中的影响第21页
    2.3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第21-25页
        2.3.1 QCM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2.3.2 生物传感器第23-25页
第三章 不同原料磨木木质素的制备及表征第25-3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3.1.1 实验材料第25页
        3.1.2 磨木木质素的分离和纯化第25-26页
        3.1.3 分析与检测第26-2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3.2.1 不同原料及磨木木质素的主要化学成分第28页
        3.2.2 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得率第28-29页
        3.2.3 红外光谱分析第29-30页
        3.2.4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第30-35页
        3.2.5 磷谱核磁共振波谱第35-36页
    3.3 结论第36-37页
第四章 木质素、纤维素及纤维素-木质素双组分膜的制备及表征第37-4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4.1.1 实验材料第37页
        4.1.2 木质素膜的制备第37-38页
        4.1.3 纤维素膜的制备第38页
        4.1.4 纤维素-木质素双组分膜的制备第38页
        4.1.5 分析与检测第38-3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4.2.1 微晶纤维素及球磨微晶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图谱第39页
        4.2.2 木质素膜的表面形貌第39-41页
        4.2.3 纤维素膜的表面形貌第41页
        4.2.4 纤维素-木质素膜的表面形貌第41-43页
    4.3 结论第43-44页
第五章 利用QCM研究木质素结构及含量对酶吸附的影响第44-5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5.1.1 实验材料第44页
        5.1.2 分析与检测第44-45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45-49页
        5.2.1 纤维素酶在膜表面的吸附行为第45-46页
        5.2.2 酶吸附动力学模型第46-47页
        5.2.3 酶处理后膜的表面形貌第47-49页
    5.3 结论第49-50页
第六章 利用QCM研究绿液预处理对底物酶吸附和酶水解的影响第50-5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6.1.1 实验材料第50页
        6.1.2 绿液(GL)预处理第50页
        6.1.3 杨木及绿液预处理杨木磨木木质素的分离和纯化第50-51页
        6.1.4 杨木及预处理杨木木质素的结构表征第51页
        6.1.5 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木质素双组分膜的制备第51页
        6.1.6 利用QCM检测酶处理过程第5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6.2.1 杨木和预处理杨木固形物的化学成分第51-52页
        6.2.2 绿液预处理对磨木木质素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第52-55页
        6.2.3 纤维素酶在膜表面的吸附/水解行为第55-57页
    6.3 结论第57-5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7.1 全文总结第58-59页
    7.2 课题展望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强化气相抽提修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室内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钙矾石的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条件构建与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