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第2章 表现主义 | 第14-28页 |
| ·“表现主义”一词的由来 | 第14-15页 |
| ·辨析“表现” | 第14页 |
| ·“表现主义”一词的由来 | 第14-15页 |
| ·表现派 | 第15-28页 |
| ·“桥社” | 第15-18页 |
| ·“新客观社” | 第18-19页 |
| ·抽象表现主义 | 第19-22页 |
| ·新表现主义 | 第22-23页 |
| ·何为表现主义艺术 | 第23-25页 |
| ·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主义因子 | 第25-28页 |
| 第3章 表现主义在中国 | 第28-43页 |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 第28-31页 |
| ·二十年代西方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 ·二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中表现性因素的分析 | 第29-31页 |
| ·三十至四十年代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 第31-35页 |
| ·三十至四十年代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 ·三十至四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表现主义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 第35-39页 |
| ·八十年代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 第35-37页 |
| ·八十年代中国表现性油画艺术的形态特征 | 第37-39页 |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 第39-43页 |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表现主义油画艺术的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表现主义油画艺术的形态特征 | 第40-43页 |
| 第4章 中国表现性油画艺术的新趋向——中西绘画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 第43-46页 |
| 第5章 表现性油画艺术实践有感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