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铝及铝合金的特点 | 第10页 |
1.2 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 | 第10-12页 |
1.2.1 化学转化膜 | 第11页 |
1.2.2 无机涂层和有机涂料 | 第11页 |
1.2.3 阳极氧化 | 第11页 |
1.2.4 电镀和化学镀 | 第11-12页 |
1.3 微弧氧化 | 第12-15页 |
1.3.1 微弧氧化简介 | 第12页 |
1.3.2 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3.3 微弧氧化的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1.4 微弧氧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4.1 电参数的影响 | 第15页 |
1.4.2 电解液成分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3 基体材料的影响 | 第16页 |
1.5 本人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实验设备和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2.1 试样和试样的预处理 | 第18-19页 |
2.1.1 试样和电解液 | 第18页 |
2.1.2 试样制备和预处理 | 第18页 |
2.1.3 扫描电镜试样的制备 | 第18-19页 |
2.2 微弧氧化设备和剥离技术 | 第19-22页 |
2.2.1 打孔设备 | 第19-20页 |
2.2.2 微弧氧化实验设备 | 第20页 |
2.2.3 剥离技术 | 第20-21页 |
2.2.4 金相抛光机 | 第21页 |
2.2.5 超声波装置 | 第21-22页 |
2.3 表征测试技术 | 第22-24页 |
2.3.1 电压/电流时间曲线的采集 | 第22页 |
2.3.2 放电火花形貌的采集 | 第22页 |
2.3.3 陶瓷层厚度测量 | 第22-23页 |
2.3.4 表面形貌观察和元素组成检测 | 第23页 |
2.3.5 物相鉴定 | 第23页 |
2.3.6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第23页 |
2.3.7 电化学检测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6061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成膜机理 | 第25-41页 |
3.1 微弧氧化电压-时间、厚度-时间曲线以及放电火花形貌 | 第25-26页 |
3.1.1 电压时间曲线 | 第25-26页 |
3.2 微弧氧化陶瓷层内外表面形貌以及元素组成 | 第26-29页 |
3.3 磨端面形貌以及元素线分布、面分布规律 | 第29-32页 |
3.3.1 元素面分布规律 | 第29-30页 |
3.3.2 元素线分布规律 | 第30-32页 |
3.4 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物相组成、含量及变化规律 | 第32-40页 |
3.4.1 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物相组成 | 第32-34页 |
3.4.2 微弧氧化陶瓷层中非晶相研究 | 第34-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6061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耐蚀性研究 | 第41-52页 |
4.1 微弧氧化陶瓷层掰断面形貌 | 第41-43页 |
4.2 微弧氧化陶瓷层耐蚀性检测 | 第43-45页 |
4.3 微弧氧化陶瓷层电化学阻抗谱 | 第45-48页 |
4.4 微弧氧化陶瓷层腐蚀后形貌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