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电工论文--矿山生产自动化技术论文

煤岩界面多信息融合识别理论与实验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论文总体技术路线第21-22页
    1.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2 煤岩截割特征信号与识别机理第23-41页
    2.1 煤岩截割特征信号分析第23-32页
        2.1.1 截割三向振动信号第23-25页
        2.1.2 截割电流信号第25-27页
        2.1.3 截割声发射信号第27-29页
        2.1.4 截割红外热像信号第29-32页
    2.2 信号特征识别理论第32-36页
        2.2.1 信号时域分析第32-33页
        2.2.2 信号频域分析第33-34页
        2.2.3 信号小波包分析第34-36页
    2.3 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基本理论第36-39页
        2.3.1 信息融合概述第36-38页
        2.3.2 D-S证据理论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煤岩截割信号测试实验台研制第41-56页
    3.1 煤岩截割实验台机械结构设计第41-43页
    3.2 煤岩截割实验台控制与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第43-50页
        3.2.1 实验台控制系统第43-45页
        3.2.2 数据测试、采集与分析系统第45-50页
    3.3 煤岩试件制备及性质测定第50-55页
        3.3.1 煤岩试件制备第50-53页
        3.3.2 煤岩试件性质测定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煤岩截割特征信号提取与识别分析第56-92页
    4.1 煤岩截割电信号时域分析第56-61页
    4.2 煤岩截割红外特征与闪温分析第61-68页
    4.3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煤岩截割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第68-76页
    4.4 煤岩截割振动信号分析与特征提取第76-84页
    4.5 多截割信号特征数据库构建第84-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5 煤岩界面多信息融合决策识别模型研究第92-119页
    5.1 多截割特征信号隶属度函数优化模型第93-101页
        5.1.1 基于最小模糊熵的隶属度函数第93-96页
        5.1.2 PSO-最小模糊熵多传感特征隶属度函数优化求解第96-101页
    5.2 模糊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决策模型第101-105页
        5.2.1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第101-102页
        5.2.2 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规则第102-104页
        5.2.3 D-S证据理论融合决策准则第104-105页
    5.3 模糊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决策模型校验第105-107页
    5.4 识别特征信号权值优化及修正第107-118页
        5.4.1 基于模糊隶属度的权值优化第107-109页
        5.4.2 局部证据体高冲突权值修正第109-118页
    5.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6 随机煤岩界面融合识别与整机实验分析第119-131页
    6.1 随机煤岩界面截割特征提取与融合识别第119-126页
        6.1.1 随机煤岩界面截割特征信号提取第119-121页
        6.1.2 单一信号与多信息融合识别结果对比分析第121-126页
    6.2 基于识别目标信度值优化的煤岩界面识别第126-130页
    6.3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1-135页
    7.1 主要结论第131-133页
    7.2 创新点第133页
    7.3 工作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3页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第143-144页
作者简历第144-14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透气性煤层酸化压裂复合增透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兴矿火成岩侵入条件下煤自燃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