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9页 |
1.1 固态照明的发展历史 | 第11-14页 |
1.1.1 LED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1.2 白光LED的实现方式 | 第13-14页 |
1.2 氮(氧)化物荧光粉的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Si_3N_4型化合物 | 第15-17页 |
1.2.2 M_2Si_5N_8:Eu~(2+)荧光粉 | 第17-18页 |
1.2.3 MAlSiN_3:Eu~(2+)荧光粉 | 第18-20页 |
1.2.4 MSi_2O_2N_2:Eu~(2+)荧光粉 | 第20-21页 |
1.2.5 UCr_4C_4型氮化物荧光粉 | 第21-23页 |
1.3 氮(氧)化物硅酸盐的合成与结构特点 | 第23-27页 |
1.3.1 氮(氧)化物硅酸盐的合成 | 第23-25页 |
1.3.2 氮(氧)化物硅酸盐的结构特征 | 第25-27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案 | 第27-29页 |
1.4.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案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 | 第29-37页 |
2.1 样品制备所用试剂及预处理 | 第29页 |
2.2 合成方法 | 第29-30页 |
2.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30-37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30-32页 |
2.3.2 电子衍射 | 第32-33页 |
2.3.3 中子衍射 | 第33-34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4-35页 |
2.3.5 元素分析 | 第35页 |
2.3.6 荧光光谱 | 第35-36页 |
2.3.7 荧光寿命 | 第36页 |
2.3.8 相关的晶体结构分析软件 | 第36-37页 |
第三章 Y_4Al_2O_9-Y_4Si_2O_7N_2固溶体的结构及Ce~(3+)掺杂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37-61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Y_4Al_(2-2x)Si_(2x)O_(9-2x)N_(2x) (0.00 ≤ x ≤ 1.00)固溶体的物相分析 | 第38-42页 |
3.3 结构分析 | 第42-54页 |
3.3.1 Y_4Al_2O_9的结构 | 第42-44页 |
3.3.2 Y_4Si_2O_7N_2的结构 | 第44-47页 |
3.3.3 Y_4AlSiO_8N的结构 | 第47-54页 |
3.4 Y_4Al_(2-2x)Si_(2x)O_(9-2x)N_(2x):0.01Ce~(3+)系列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54-59页 |
3.4.1 固溶区Ⅰ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54-55页 |
3.4.2 固溶区Ⅱ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55-59页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Ba_3Si_6O_(12)N_2和Ba_3Si_6O_9N_4的结构及Ce~(3+)、Eu~(2+)激活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61-83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2-72页 |
4.2.1 Ba_3Si_6O_(12)N_2的结构 | 第63-65页 |
4.2.2 Ba_3Si_6O_9N_4的结构 | 第65-68页 |
4.2.3 Ba_3Si_6O_(12)N_2和Ba_3Si_6O_9N_4结构间的关系 | 第68-72页 |
4.3 Li~+/Ce~(3+)掺杂Ba_3Si_6O_(12)N_2和Ba_3Si_6O_9N_4的发光性质 | 第72-75页 |
4.3.1 Li~+/Ce~(3+)掺杂Ba_3Si_6O_(12)N_2的发光性质 | 第72-74页 |
4.3.2 Li~+/Ce~(3+)掺杂Ba_3Si_6O_9N_4的发光性质 | 第74-75页 |
4.4 Eu~(2+)掺杂Ba_3Si_6O_(12)N_2和Ba_3Si_6O_9N_4的发光性质 | 第75-81页 |
4.4.1 Eu~(2+)掺杂Ba_3Si_6O_(12)N_2的发光性质 | 第75-77页 |
4.4.2 Eu~(2+)掺杂Ba_3Si_6O_9N_4的发光性质 | 第77-81页 |
4.5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Ca_3Si_4O_2N_6的结构及Ce~(3+)、Eu~(2+)激活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83-99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84-90页 |
5.2.1 Ca_3Si_4O_2N_6的合成 | 第84页 |
5.2.2 Ca_3Si_4O_2N_6的元素分析 | 第84-85页 |
5.2.3 Ca_3Si_4O_2N_6的结构分析 | 第85-87页 |
5.2.4 Ca_3Si_4O_2N_6的电子衍射及高分辨图 | 第87-88页 |
5.2.5 Ca_3Si_4O_2N_6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 第88-90页 |
5.3 Ce~(3+)或Eu~(2+)掺杂Ca_3Si_4O_2N_6的发光性质 | 第90-98页 |
5.3.1 Ca_3Si_4O_2N_6: Li~+,Ce~(3+)的发光性质 | 第90-93页 |
5.3.2 Ca_3Si_4O_2N_6: Eu~(2+)的发光性质 | 第93-98页 |
5.4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6.1 结论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5页 |
附录:LaBO_3和La(BO_2)_3基质中Ce~(3+)→Yb~(3+)的能量传递研究 | 第115-141页 |
1.1 LaBO_3和LaB_3O_6的合成和表征 | 第117-118页 |
1.2 LaBO_3:Ce~(3+),Yb~(3+)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质 | 第118-126页 |
1.2.1 LaBO_3的结构分析 | 第118-120页 |
1.2.2 Ce~(3+)或Yb~(3+)掺杂LaBO_3的发光性质 | 第120-123页 |
1.2.3 Ce~(3+)-Yb~(3+)共掺LaBO_3的发光性质 | 第123-124页 |
1.2.4 Ce~(3+)/Yb~(3+)共掺LaBO_3中能量传递效率(η)和最子产率(Q)的计算 | 第124-126页 |
1.3 小结 | 第126-127页 |
2.1 La(BO_2)_3:Ce~(3+),Yb~(3+)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质 | 第127-136页 |
2.1.1 LaB_3O_6的结构与物相 | 第127-130页 |
2.1.2 Ce~(3+)或Yb~(3+)掺杂LaB_3O_6的发光性质 | 第130-132页 |
2.1.3 Ce~(3+)/Yb~(3+)共掺LaB_3O_6的发光性质 | 第132-133页 |
2.1.4 Ce~(3+)/Yb~(3+)共掺LaB_3O_6中能量传递效率(η)和最子产率(Q)的计算 | 第133-136页 |
2.2 小结 | 第136页 |
3.1 附录小结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0页 |
附录公式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