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6页 |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 第12-13页 |
(二)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 第13-14页 |
(三)食用菌产业推动循环立体农业发展 | 第14-15页 |
(四)食用菌产业成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5-16页 |
(五)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村剩余生产力发展 | 第16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9页 |
(一)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9-24页 |
(一)境外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情况 | 第19-20页 |
(二)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 第20-22页 |
(三)国外食用菌销售消费情况 | 第22页 |
(四)国内食用菌销售消费情况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24-30页 |
一、随州食用菌的种植规模 | 第24页 |
二、随州食用菌的生产和出口 | 第24-27页 |
(一)随州市食用菌产值 | 第24-26页 |
(二)随州市食用菌生产种类 | 第26-27页 |
(三)随州市食用菌出口情况 | 第27页 |
三、随州食用菌的生产经营方式 | 第27-29页 |
(一)个体家庭承包经营 | 第27页 |
(二)公司+农户联合生产经营 | 第27-28页 |
(三)大型龙头企业集中生产经营 | 第28-29页 |
四、随州市食用菌的品种结构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30-41页 |
一、优势分析 | 第30-34页 |
(一)自然条件优越 | 第30页 |
(二)科技日益精进 | 第30-31页 |
(三)市场体系的健全 | 第31-34页 |
二、劣势分析 | 第34-36页 |
(一)食用菌生产总量大,单户生产规模小而散 | 第34页 |
(二)产品生产和市场化为主,产业链条短,产业横向纵向延伸不足 | 第34-35页 |
(三)流通体系不规范,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 第35-36页 |
(四)缺乏有利于食用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政策支持 | 第36页 |
三、机遇分析 | 第36-38页 |
(一)国家政策方面 | 第36-37页 |
(二)市场方面 | 第37页 |
(三)农业转型方面 | 第37-38页 |
四、挑战分析 | 第38-41页 |
(一)国际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 | 第38页 |
(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 第38-39页 |
(三)国内产业标准建设滞后,并缺少知识产权保护 | 第39页 |
(四)周边国家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加快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优化健全发展机制,带动产业协调发展 | 第41-43页 |
(一)优化投资融资机制,增将后续资金保障制度 | 第41-42页 |
(二)发挥专业团队的协作作用,带动农民增收 | 第42-43页 |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 | 第43-44页 |
(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使得企业提档升级 | 第43-44页 |
(二)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特色品牌 | 第44页 |
三、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 第44-46页 |
(一)推广循环利用技术,绿色环保提高效益 | 第44-45页 |
(二)以科技为导向带动产业发展 | 第45-46页 |
四、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人才水平 | 第46-48页 |
(一)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 第46-47页 |
(二)加强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