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抗美援朝纪念公园景观总体改造设计 | 第19-29页 |
2.1 项目概况 | 第19-20页 |
2.1.1 自然条件 | 第19页 |
2.1.1.1 地貌 | 第19页 |
2.1.1.2 气候 | 第19页 |
2.1.1.3 水文 | 第19页 |
2.1.1.4 植物 | 第19页 |
2.1.2 人文历史 | 第19-20页 |
2.2 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2.2.1 区位分析 | 第20页 |
2.2.2 现状地貌分析 | 第20-21页 |
2.2.3 现状用地类型分析 | 第21页 |
2.2.4 现状交通分析 | 第21页 |
2.2.5 现状资源分析 | 第21-22页 |
2.3 案列分析 | 第22-24页 |
2.3.1 中国建川博物馆 | 第22页 |
2.3.2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第22-23页 |
2.3.3 华盛顿越战纪念公园 | 第23-24页 |
2.4 设计理念与构思 | 第24-25页 |
2.4.1 构思过程 | 第24页 |
2.4.2 设计理念 | 第24-25页 |
2.5 总体景观改造设计 | 第25-29页 |
2.5.1 总体布局设计 | 第25页 |
2.5.2 功能分区设计 | 第25-26页 |
2.5.3 道路系统设计 | 第26-27页 |
2.5.4 空间序列设计 | 第27-28页 |
2.5.5 公共设施设计 | 第28页 |
2.5.6 竖向设计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抗美援朝纪念公园景观详细改造设计 | 第29-35页 |
3.1 详细设计 | 第29-33页 |
3.1.1 入口活动区 | 第29页 |
3.1.1.1 主入口活动区 | 第29页 |
3.1.1.2 次入口活动区 | 第29页 |
3.1.1.3 车行入口活动区 | 第29页 |
3.1.2 展示展览区 | 第29-31页 |
3.1.2.1 微地形景墙展示展览区 | 第30-31页 |
3.1.3 纪念沉思区 | 第31页 |
3.1.4 体验区 | 第31-32页 |
3.1.4.1 军事器材体验区 | 第31页 |
3.1.4.2 伏击体验区 | 第31页 |
3.1.4.3 战壕迷宫体验区 | 第31-32页 |
3.1.5 休闲区 | 第32-33页 |
3.2 专项设计 | 第33-35页 |
3.2.1 景观材料使用 | 第33页 |
3.2.2 景观小品设计 | 第33页 |
3.2.3 植物系统规划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5-36页 |
4.1 结论 | 第35页 |
4.2 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品集 | 第38-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