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厂拌三合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 第18-29页 |
2.1 原材料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3 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4 试验依据 | 第21页 |
2.5 厂拌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1-29页 |
第三章 厂拌三合土其它性能 | 第29-42页 |
3.1 厂拌土的劈裂强度试验 | 第29-31页 |
3.1.1 概述 | 第29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3.1.3 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3.2 厂拌土的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31-32页 |
3.2.1 概述 | 第31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3.2.3 试验装置及步骤 | 第31页 |
3.2.4 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3.3 水稳性能评价 | 第32-35页 |
3.3.1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3.4 适应性评价 | 第35-36页 |
3.5 水敏感性评价 | 第36页 |
3.6 凝结时间评价 | 第36-37页 |
3.7 干燥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 第37-40页 |
3.7.1 干燥收缩性能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8页 |
3.7.2 干缩试验步骤 | 第38页 |
3.7.3 干燥收缩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8 施工标准配比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早强型厂拌三合土试验研究 | 第42-50页 |
4.1 原材料 | 第42-43页 |
4.1.1 水泥 | 第42页 |
4.1.2 砂、碎石 | 第42页 |
4.1.3 早强激发剂 | 第42-43页 |
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43-45页 |
4.2.1 试验方案 | 第43-44页 |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第44页 |
4.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3 厂拌土的劈裂强度试验 | 第45页 |
4.4 厂拌土的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45-46页 |
4.5 凝结时间评价 | 第46-48页 |
4.6 厂拌剂三合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路面结构设计 | 第50-58页 |
5.1 温度场分析 | 第50-52页 |
5.1.1 计算参数的确定和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5.1.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1.3 温度场系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5.1.4 模拟结果 | 第52页 |
5.2 车载、温度场及其共同作用下板中应力分析 | 第52-58页 |
5.2.1 路面典型结构(一) | 第57页 |
5.2.2 路面典型结构(二) | 第57-58页 |
第六章 试验路实施 | 第58-68页 |
6.1 概述 | 第58-59页 |
6.2 路拌法施工工法 | 第59-62页 |
6.2.1 路面典型结构(一) | 第59-60页 |
6.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第60页 |
6.2.3 松土摊铺 | 第60页 |
6.2.4 水泥撒布 | 第60页 |
6.2.5 水泥和土混合料的拌合 | 第60-61页 |
6.2.6 厂拌剂水溶液的撒布 | 第61页 |
6.2.7 搅拌混合 | 第61页 |
6.2.8 整型 | 第61页 |
6.2.9 碾压、成型 | 第61-62页 |
6.2.10 反复碾压 | 第62页 |
6.2.11 养护与交通管制 | 第62页 |
6.2.12 面层铺装 | 第62页 |
6.3 厂拌施工工艺 | 第62-63页 |
6.4 质量检测 | 第63-65页 |
6.4.1 材料试验 | 第63页 |
6.4.2 质量要求 | 第63-65页 |
6.4.3 检查验收 | 第65页 |
6.4.4 竣工后外形的检查数量与允许误差 | 第65页 |
6.5 试验路检测 | 第65-68页 |
6.5.1 试验检测的项目 | 第66页 |
6.5.2 检测方法 | 第66页 |
6.5.3 材料检测结果 | 第66页 |
6.5.4 现场击实实验结果 | 第66页 |
6.5.5 路基压实度、CBR值、弯沉值、及回弹模量检测结果 | 第66-67页 |
6.5.6 路基各测点回弹弯沉值检测结果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第68-70页 |
7.1 经济效益 | 第68-69页 |
7.2 社会效益 | 第69-70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8.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作者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
作者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