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导言 | 第7-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11页 |
1.1.1 我国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整体概况 | 第8页 |
1.1.2 我国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特征透视 | 第8-10页 |
1.1.3 以出租人败诉案件为样本的风险特点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12-13页 |
2 融资租赁概念与合同性质 | 第13-22页 |
2.1 融资租赁概念 | 第13-16页 |
2.1.1 不同国家融资租赁概念 | 第13-14页 |
2.1.2 国际公约中的融资租赁概念 | 第14页 |
2.1.3 我国的融资租赁概念 | 第14-16页 |
2.2 融资租赁合同性质 | 第16-19页 |
2.2.1 融资租赁合同性质的不同学说 | 第16-17页 |
2.2.2 融资租赁交易模式及法律特征 | 第17-19页 |
2.3 融资租赁合同与其他类似合同的比较 | 第19-22页 |
2.3.1 融资租赁合同与租赁合同的比较 | 第19-20页 |
2.3.2 融资租赁合同与借款合同的比较 | 第20页 |
2.3.3 融资租赁合同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比较 | 第20-21页 |
2.3.4 售后回租型融资租赁合同与抵押型借款合同的比较 | 第21-22页 |
3 实践中出租人面临的法律风险探讨 | 第22-45页 |
3.1 租赁物在融资租赁合同关系认定中的法律风险 | 第22-31页 |
3.1.1 租赁物影响合同效力的风险探讨 | 第23-24页 |
3.1.2 租赁物特殊类型在合同中的风险探讨 | 第24-27页 |
3.1.3 租赁物价值不符在合同中的风险探讨 | 第27-28页 |
3.1.4 租赁物产权瑕疵在合同中的风险探讨 | 第28-31页 |
3.2 融资租赁合同因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法律风险 | 第31-35页 |
3.2.1 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中善意取得的构成 | 第31-33页 |
3.2.2 国外融资租赁善意取得相关制度借鉴 | 第33页 |
3.2.3 善意取得制度下登记公示的风险探讨 | 第33-35页 |
3.3 融资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律风险 | 第35-45页 |
3.3.1 履行不能与合同解除的法理基础 | 第36-37页 |
3.3.2 融资租赁合同解除权行使的风险探讨 | 第37-39页 |
3.3.3 融资租赁合同解除与损失的风险探讨 | 第39-41页 |
3.3.4 不同原因所致合同解除的风险探讨 | 第41-45页 |
4 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法律风险防范 | 第45-52页 |
4.1 出租人在融资租赁实务中的风险防范 | 第45-50页 |
4.2 出租人角度完善融资租赁法制的建议 | 第50-52页 |
5 结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