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沁《曲波园传奇二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2 作家生平与交游 | 第14-28页 |
2.1 徐沁的生平 | 第14-21页 |
2.1.1 幼居秣陵(江苏南京) | 第15-16页 |
2.1.2 饱经战乱 | 第16-17页 |
2.1.3 负箧游四方 | 第17-19页 |
2.1.4 从此号芗林 | 第19-21页 |
2.2 徐沁的交游 | 第21-28页 |
2.2.1 与同时代文人的交游 | 第21-26页 |
2.2.2 所处文化圈子的影响 | 第26-28页 |
3 徐沁与《曲波园传奇二种》的创作 | 第28-40页 |
3.1 《曲波园传奇二种》的创作背景 | 第28-30页 |
3.1.1 历史文化背景 | 第28-29页 |
3.1.2 地域文化背景 | 第29-30页 |
3.2 《香草吟》的创作分析 | 第30-36页 |
3.2.1 《香草吟》故事渊源 | 第32-33页 |
3.2.2 剧情的安排 | 第33-34页 |
3.2.3 人物的塑造 | 第34-36页 |
3.3 《载花舲》的创作分析 | 第36-40页 |
3.3.1 剧情的安排 | 第37-38页 |
3.3.2 人物的塑造 | 第38-40页 |
4 徐沁戏曲创作的特色 | 第40-60页 |
4.1 “草药入戏”的创作特色 | 第40-49页 |
4.1.1 “草药入戏”的演进 | 第40-42页 |
4.1.2 “草药入戏”的运用 | 第42-49页 |
4.2 追求新奇的创作方法 | 第49-54页 |
4.2.1 情节之新奇 | 第49-52页 |
4.2.2 巧合与误会 | 第52-54页 |
4.3 清新典雅的戏曲语言 | 第54-60页 |
4.3.1 人物的曲词 | 第54-56页 |
4.3.2 人物的宾白 | 第56-60页 |
5 徐沁戏曲的主题思想 | 第60-68页 |
5.1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理想 | 第60-64页 |
5.1.1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 | 第60-62页 |
5.1.2 对“情”的高度推崇 | 第62-64页 |
5.2 文人化的思想倾向 | 第64-68页 |
5.2.1 文人士子理想的实现 | 第64-65页 |
5.2.2 “香草美人”理想寄托 | 第65-66页 |
5.2.3 社会现实的深刻体现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