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基于共享通道的电场耦合式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23页
        1.2.1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第13-15页
        1.2.2 能量调制式无线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技术第15-17页
        1.2.3 分离通道式无线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技术第17-20页
        1.2.4 共享通道式无线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技术第20-22页
        1.2.5 三种方式的分析与对比第22-23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页
    1.5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第25-26页
    1.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 基于网络阻抗隔离的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方法第27-5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信号传输原理概述第27-29页
        2.2.1 信号调制方法第28-29页
        2.2.2 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第29页
        2.2.3 信道多路复用第29页
    2.3 具有半双工信号传输功能的ECPST系统第29-39页
        2.3.1 系统概述与工作原理第29-31页
        2.3.2 电能通道与电能串扰数学模型第31-33页
        2.3.3 信道数学模型第33-35页
        2.3.4 信号通道的动态特性分析第35-39页
    2.4 具有全双工信号传输功能的ECPST系统第39-46页
        2.4.1 系统概述第40页
        2.4.2 电能与电能串扰数学模型第40-41页
        2.4.3 信号通道及同端信号串扰数学模型第41-43页
        2.4.4 同端信号串扰抑制与异端信号解调第43-44页
        2.4.5 全双工ECPST系统信号支路参数设计第44-46页
    2.5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46-53页
        2.5.1 基于阻抗隔离的ECPST系统验证(半双工)第46-50页
        2.5.2 基于阻抗隔离的ECPST系统验证(全双工)第50-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3 基于电感频域阻抗隔离的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方法第55-77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方法概述与系统原理介绍第56-57页
    3.3 集总电感频域阻抗特性第57-63页
        3.3.1 集总电感寄生参数关系与等效电路图第57-59页
        3.3.2 集总电感阻抗频域数学模型第59-61页
        3.3.3 集总电感阻抗特性分析第61-63页
    3.4 基于集总电感频域特性的ECPST系统电路模型第63-68页
        3.4.1 电路概述第63-65页
        3.4.2 电能传输与串扰数学模型第65-66页
        3.4.3 信号传输数学模型第66-68页
    3.5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68-74页
        3.5.1 集总电感阻抗第68-69页
        3.5.2 仿真验证第69-71页
        3.5.3 实验验证第71-74页
    3.6 本章小结第74-77页
4 基于方波信号调制的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方法第77-97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系统简介第77-79页
    4.3 具有半双工通信功能的传输通道数学模型第79-84页
        4.3.1 电能传输通道与电能串扰模型第79-80页
        4.3.2 信号传输通道模型第80-84页
    4.4 具有全双工通信功能的传输通道数学模型第84-89页
        4.4.1 电能传输通道与电能串扰模型第84-86页
        4.4.2 信号传输通道模型第86-89页
    4.5 信号支路参数设计第89-91页
    4.6 仿真与实验验第91-95页
        4.6.1 仿真验证第91-93页
        4.6.2 实验验证第93-95页
    4.7 本章小结第95-97页
5 ECPST系统多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第97-115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多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遗传算法第97-100页
        5.2.1 多目标优化问题第97-99页
        5.2.2 NSGA-Ⅱ算法第99-100页
    5.3 ECPST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建立第100-110页
        5.3.1 系统简介第100-101页
        5.3.2 决策变量第101页
        5.3.3 目标函数第101-104页
        5.3.4 约束条件第104-105页
        5.3.5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第105-110页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110-114页
        5.4.1 仿真验证第110-111页
        5.4.2 实验验证第111-114页
    5.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5-119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5-116页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16-117页
    6.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3页
附录第133-135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3-135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或授权的专利目录第135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放电能量与金属材料对SF6火花放电分解特性的影响规律
下一篇: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微电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