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以优化运行调控为目标的城市污水厂模型构建与耦合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3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3页
        1.1.1 污水处理现状第9-10页
        1.1.2 非点源污染现状第10-13页
    1.2 相关问题研究进展第13-28页
        1.2.1 非点源污染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第13-16页
        1.2.2 活性污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第16-27页
        1.2.3 降雨对城市污水厂运行的影响第27-28页
        1.2.4 多模型耦合研究雨季城市污水厂的研究现状第28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8-31页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1.3.2 研究内容第29页
        1.3.3 技术路线第29-30页
        1.3.4 创新点第30-31页
2 城市污水厂运行工况及效能研究第31-59页
    2.1 工艺及主要运行参数第31-34页
    2.2 进水水量水质特征分析第34-42页
        2.2.1 进水水量水质分布特征第35-40页
        2.2.2 进水营养物质比例关系第40-42页
    2.3 处理效果分析第42-44页
    2.4 运行能耗现状分析第44-46页
        2.4.1 运行能耗分析第44-45页
        2.4.2 节能关键点识别第45-46页
    2.5 历史数据可靠性分析第46-56页
        2.5.1 历史数据分组第46-47页
        2.5.2 稳态数据集选取第47-48页
        2.5.3 物料平衡分析第48-56页
    2.6 城市污水厂存在的问题分析第56-57页
    2.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3 城市污水厂氧化沟工艺数学模型构建第59-91页
    3.1 模型简介第59-66页
        3.1.1 普通异养菌的生长和衰减第59-60页
        3.1.2 甲醇菌的生长和衰减第60页
        3.1.3 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生长和衰减第60页
        3.1.4 聚磷菌的生长和衰减第60-61页
        3.1.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同化反硝化第61-66页
    3.2 建模系统方法第66-68页
    3.3 城市污水厂工艺模型构建第68-70页
    3.4 废水特征参数第70-76页
        3.4.1 废水特征参数的划分第70-72页
        3.4.2 废水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第72-74页
        3.4.3 废水特征参数的确定结果第74-76页
    3.5 运行参数第76-82页
    3.6 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第82-83页
        3.6.1 灵敏度分析的定义第82页
        3.6.2 灵敏度分析的结果第82-83页
    3.7 模型的校准与验证第83-89页
        3.7.1 模型校准第83-88页
        3.7.2 模型验证第88-89页
    3.8 本章小结第89-91页
4 氧化沟工艺影响因素及运行模式优化调控研究第91-131页
    4.1 设计运行工况及效能评估第91-100页
        4.1.1 进水水量和水质分析及评估第91-96页
        4.1.2 现状运行模式及出水水质分析及评估第96-100页
    4.2 氧化沟工艺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第100-109页
        4.2.1 出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100页
        4.2.2 曝气转碟开启台数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100-104页
        4.2.3 污泥回流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104-106页
        4.2.4 排泥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106-109页
    4.3 氧化沟工艺运行模式优化调控研究第109-128页
        4.3.1 污泥龄优化控制策略第109-110页
        4.3.2 优化曝气控制策略第110-119页
        4.3.3 优化控制策略评估第119-128页
    4.4 本章小结第128-131页
5 城市污水厂雨季运行调控模式优化研究第131-155页
    5.1 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构建第131-145页
        5.1.1 吴中城区部分水系排水区概况第131-132页
        5.1.2 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来源及特性分析第132页
        5.1.3 吴中城区部分排水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构建第132-145页
    5.2 非点源污染模型与城市污水厂动态模型耦合研究第145-148页
    5.3 降雨径流负荷对生物处理过程的动态影响第148-150页
    5.4 降雨条件城市污水厂运行控制策略第150-153页
    5.5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6 结论与建议第155-157页
    6.1 结论第155-156页
    6.2 建议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9页
附录第169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9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盐废水强化多路径耦合脱氮技术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页岩气开发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