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 微卫星分子标记 | 第9-15页 |
1.1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简介 | 第9-10页 |
1.2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10-11页 |
1.3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1-13页 |
1.4 微卫星位点的获取方式 | 第13-15页 |
2 两栖类的现状 | 第15-20页 |
2.1 全球两栖动物的现状 | 第15-16页 |
2.2 中国两栖动物的现状 | 第16页 |
2.3 两栖动物的致危因素 | 第16-19页 |
2.4 两栖类的微卫星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3 义乌小鲵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3.1 简介 | 第20-21页 |
3.2 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4 舟山群岛简介 | 第22页 |
4.1 地理环境 | 第22页 |
4.2 野生动物保护 | 第22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跨种扩增的义乌小鲵微卫星引物的筛选 | 第24-32页 |
1 引言 | 第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材料及其处理 | 第24页 |
2.2 主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3 结果 | 第28-30页 |
3.1 DNA的提取结果 | 第28页 |
3.2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28页 |
3.3 聚丙烯凝胶电泳对多态性的检测 | 第28-29页 |
3.4 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及其特征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义乌小鲵舟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 第32-41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2.1 实验材料及其处理 | 第32-33页 |
2.2 主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38页 |
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 遗传分化的检测 | 第35页 |
3.3 遗传瓶颈的分析 | 第35-36页 |
3.4 遗传结构的分析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4.1 义乌小鲵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 第38-39页 |
4.2 遗传瓶颈的分析 | 第39页 |
4.3 遗传结构的分析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小结和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