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硅钢涂层的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1.1 常用的涂层种类 | 第11-14页 |
1.1.2 常用涂层的涂覆方法 | 第14页 |
1.2 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 丙烯酸酯涂料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2 丙烯酸酯涂料的优点和应用 | 第15-16页 |
1.3 丙烯酸酯乳液 | 第16-22页 |
1.3.1 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 | 第16-18页 |
1.3.2 乳液聚合单体 | 第18-20页 |
1.3.3 乳液聚合乳化剂 | 第20-21页 |
1.3.4 乳液聚合引发剂 | 第21-22页 |
1.3.5 乳液聚合操作工艺 | 第22页 |
1.4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 | 第22-25页 |
1.4.1 新型纳米材料改性 | 第23页 |
1.4.2 有机硅改性 | 第23-24页 |
1.4.3 环氧树脂改性 | 第24页 |
1.4.4 有机氟改性 | 第24-25页 |
1.4.5 其他改性方法 | 第25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过程及条件研究 | 第27-50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2.2 乳液聚合工艺过程的研究 | 第28-37页 |
2.2.1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 第29-31页 |
2.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1-32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3 乳液聚合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7-49页 |
2.3.1 不同工艺条件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 第38-40页 |
2.3.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2.3.3 OP-10与SDS的比与乳液的关系 | 第41-44页 |
2.3.4 OP-10与SDS的用量与乳液的关系 | 第44-46页 |
2.3.5 聚合转速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无取向硅钢涂层用丙烯酸酯乳液协同改性研究 | 第50-67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3.2 丙烯酸酯乳液协同改性的制备 | 第50-52页 |
3.2.1 N-MAM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 第51页 |
3.2.2 AA与N-MAM协同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 第51页 |
3.2.3 WD-21与N-MAM协同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 第51-52页 |
3.3 性能测试 | 第52页 |
3.4 丙烯酸酯乳液协同改性研究 | 第52-65页 |
3.4.1 N-MAM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研究 | 第52-57页 |
3.4.2 AA与N-MAM协同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研究 | 第57-61页 |
3.4.3 WD-21与N-MAM协同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研究 | 第61-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改性丙烯酸树酯作用于半无机硅钢涂层性能研究 | 第67-76页 |
4.1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4.2 半无机复合涂层的制备 | 第67-69页 |
4.3 性能测试 | 第69-70页 |
4.3.1 丙烯酸酯涂膜硬度 | 第69页 |
4.3.2 丙烯酸酯涂膜附着性 | 第69页 |
4.3.3 耐热性分析 | 第69页 |
4.3.4 层间电阻分析 | 第69页 |
4.3.5 表面形貌分析 | 第69页 |
4.3.6 XPS分析 | 第69-70页 |
4.4 半无机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 第70-75页 |
4.4.1 丙烯酸酯涂膜的硬度和附着性 | 第70-71页 |
4.4.2 耐热性研究 | 第71-72页 |
4.4.3 层间电阻性能研究 | 第72-73页 |
4.4.4 表面形貌性能研究 | 第73-74页 |
4.4.5 XPS性能研究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