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问题的提出——以一起破产撤销权纠纷案例引出 | 第10-15页 |
1.1 案情概况及争议焦点 | 第10-11页 |
1.1.1 案情概述 | 第10-11页 |
1.1.2 双方争议焦点 | 第11页 |
1.2 裁判要旨 | 第11-12页 |
1.3 案例所引出的问题 | 第12-15页 |
2 破产实务中银行非典型性担保的发展与实践 | 第15-21页 |
2.1 非典型性担保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动因 | 第15-16页 |
2.2 破产实务中常见的银行非典型性担保融资类型 | 第16-18页 |
2.2.1 保理型融资业务 | 第16页 |
2.2.2 押汇型融资业务 | 第16-17页 |
2.2.3 池融资业务 | 第17页 |
2.2.4 应收账款信托收益权业务 | 第17-18页 |
2.3 银行债权让与类担保的破产认定 | 第18-19页 |
2.4 破产视角下银行非典型性担保之特殊性考量 | 第19-21页 |
3 非典型性担保在破产领域的法律规制空间 | 第21-27页 |
3.1 现有法律关于非典型性担保之发展动向 | 第21-23页 |
3.1.1 关于权利质押 | 第21页 |
3.1.2 关于留置 | 第21-22页 |
3.1.3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4条的让与担保制度 | 第22-23页 |
3.2 民法视角与破产法视角下非典型性担保之比较 | 第23-27页 |
3.2.1 所有权保留制度与破产取回权制度 | 第23-25页 |
3.2.2 抵销制度与破产抵销制度 | 第25-26页 |
3.2.3 小结 | 第26-27页 |
4 破产程序中非典型性担保的认定障碍与突破 | 第27-34页 |
4.1 新型融资担保模式的破产认定障碍 | 第27-28页 |
4.1.1 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 | 第27页 |
4.1.2 与禁止流质原则的冲突 | 第27-28页 |
4.1.3 与公示原则冲突 | 第28页 |
4.2 非典型性担保破产认定的实务突破路径 | 第28-30页 |
4.2.1 关于物权法定冲突的突破 | 第28-29页 |
4.2.2 关于禁止流质冲突的突破 | 第29页 |
4.2.3 关于公示原则冲突的突破 | 第29-30页 |
4.3 非典型性担保与相关破产制度的互动关系 | 第30-32页 |
4.3.1 非典型担保模式对破产制度的挑战 | 第30-31页 |
4.3.2 破产制度对非典型担保模式的冲击 | 第31-32页 |
4.4 破产语境下对非典型性担保处理的反思 | 第32-34页 |
5 对非典型性担保项下银行扣划行为的破产处理建议 | 第34-43页 |
5.1 非典型性担保模式在银行融资业务中的应用原理 | 第34-35页 |
5.2 破产实务中对银行非典型担保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5.2.1 在行使破产撤销权时缺乏对主观因素的考量 | 第36页 |
5.2.2 关于破产撤销例外情形的理解过于狭义 | 第36-37页 |
5.2.3 对于不同金融业务模式并未进行区别处理 | 第37页 |
5.3 银行非典型性担保与相关破产制度的衔接与立法完善 | 第37-43页 |
5.3.1 与破产撤销制度的衔接与立法完善 | 第37-40页 |
5.3.2 与破产抵销制度的衔接与立法完善 | 第40-43页 |
6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