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一、《北中国诗卷》的诞生 | 第11-19页 |
(一)《草原》杂志的发展历程及《北中国诗卷》的诞生 | 第11-13页 |
(二)《北中国诗卷》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 | 第13-17页 |
1.80 年代的政治经济环境 | 第14-15页 |
2.开放的文化氛围 | 第15-16页 |
3.诗歌与报刊出版业的发展 | 第16-17页 |
(三)《北中国诗卷》的主编及编辑理念 | 第17-19页 |
1.《北中国诗卷》的主编 | 第17页 |
2.开放的编辑理念 | 第17-19页 |
二、《北中国诗卷》的时代品质 | 第19-31页 |
(一)兼容并蓄的多元性 | 第19-26页 |
1.作者群体的多声合奏 | 第19-21页 |
2.诗歌内容的多元性 | 第21-24页 |
3.栏目的多元性 | 第24-26页 |
(二)边缘探索的前卫性 | 第26-31页 |
1.游走在官刊与民刊之间 | 第26-29页 |
2.对内蒙古青年诗人的扶持 | 第29-31页 |
三、地域特色的建构 | 第31-44页 |
(一)自然景观的展现 | 第32-36页 |
1.特殊的气候特征的展现 | 第33-34页 |
2.别样的自然景物 | 第34-36页 |
(二)人文风情的呈现 | 第36-41页 |
1.极富草原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 第36-37页 |
2.内蒙古独特的动物景观 | 第37-40页 |
3.民俗风情的呈现 | 第40-41页 |
(三)乡土家园的眷恋 | 第41-44页 |
四、《北中国诗卷》价值贡献及停刊的思考 | 第44-47页 |
(一)《北中国诗卷》价值与贡献 | 第44-45页 |
(二)《北中国诗卷》停刊的思考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