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模式下高速公路养护合同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高速公路由建设向运营养护发展 | 第9-10页 |
1.1.2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9页 |
2.1 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21-32页 |
2.1.1 信息经济学概述 | 第21-23页 |
2.1.2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3-25页 |
2.1.3 委托代理问题的类型 | 第25-26页 |
2.1.4 委托代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 第26-32页 |
2.2 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 第32-34页 |
2.2.1 激励的要素组成 | 第32-33页 |
2.2.2 激励机制概述 | 第33页 |
2.2.3 激励机制与委托代理的联系 | 第33-34页 |
2.3 激励合同载体相关理论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影响因素提取 | 第39-59页 |
3.1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 第39-47页 |
3.1.1 基于文献综述法的影响因素的初步识别 | 第40-43页 |
3.1.2 基于专家访谈的影响因素识别 | 第43-47页 |
3.2 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3.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激励指标选取 | 第48-57页 |
3.3.1 因子分析法概述 | 第48-49页 |
3.3.2 样本数据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3.3.3 因子提取 | 第50-53页 |
3.3.4 因子的命名解释 | 第53-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基于多任务的显性激励机制研究 | 第59-75页 |
4.1 业主对承包商的激励机制框架 | 第59-60页 |
4.2 显性激励模型建立的前提分析 | 第60-65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60-62页 |
4.2.2 模型基本理论 | 第62-65页 |
4.3 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显性激励模型 | 第65-73页 |
4.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66-67页 |
4.3.2 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4.3.3 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 第68-73页 |
4.4 显性激励对策建议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基于合同期延长的隐性激励机制研究 | 第75-87页 |
5.1 隐性激励机制原理 | 第75页 |
5.2 模型的假设 | 第75-77页 |
5.3 模型的构建和计算 | 第77-82页 |
5.3.1 T=2阶段的最优激励合同模型 | 第77-80页 |
5.3.2 T=1阶段的最优激励合同模型 | 第80-82页 |
5.4 模型的分析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模型仿真分析 | 第87-95页 |
6.1 模型结果中各参数的仿真实验 | 第87-92页 |
6.2 模型结果中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92-93页 |
6.3 隐性激励对策建议 | 第93-9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7.1 结论 | 第95-96页 |
7.1.1 业主对承包商的显性激励模型 | 第95-96页 |
7.1.2 业主对承包商的隐性激励模型 | 第96页 |
7.2 展望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附录A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 | 第107-110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110-113页 |
附录C 理性预期公式应用推导 | 第113-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