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1.2.1 现代服务业 | 第15-16页 |
1.2.2 营业税与增值税 | 第16页 |
1.2.3 投资行为 | 第16-17页 |
1.2.4 企业价值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结构框架图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 主要贡献 | 第21-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31页 |
2.1 “营改增”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2-27页 |
2.1.1 “营改增”政策整体研究 | 第22-25页 |
2.1.2 “营改增”的微观效应研究 | 第25-27页 |
2.2 企业投资研究文献综述 | 第27-29页 |
2.2.1 代理问题与企业投资研究 | 第27-28页 |
2.2.2 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研究 | 第28页 |
2.2.3 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研究 | 第28-29页 |
2.3 企业价值研究文献综述 | 第29-30页 |
2.3.1 投资规模与企业价值研究 | 第29页 |
2.3.2 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研究 | 第29-30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30-31页 |
第3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31-37页 |
3.1 制度背景 | 第31-33页 |
3.1.1 “营改增”历史背景 | 第31页 |
3.1.2 我国“营改增”制度 | 第31-33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3.2.1 有效税收筹划理论 | 第33页 |
3.2.2 税收中性理论 | 第33-34页 |
3.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4-35页 |
3.2.4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 第35页 |
3.2.5 融资约束理论 | 第35-37页 |
第4章 实证设计 | 第37-48页 |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37-41页 |
4.1.1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第37-39页 |
4.1.2 “营改增”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 | 第39页 |
4.1.3 “营改增”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4 “营改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变量选取及定义 | 第41-45页 |
4.2.1 解释变量 | 第41页 |
4.2.2 被解释变量 | 第41-43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43-45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4.3.1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模型建立 | 第45页 |
4.3.2 “营改增”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4.3.3 “营改增”对企业价值影响模型建立 | 第46页 |
4.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62页 |
5.1 投资效率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1.1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1.2 回归残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9页 |
5.2 “营改增”政策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8页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5.2.3 “营改增”与企业税负回归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2.4 “营改增”与企业投资规模回归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2.5 “营改增”与企业投资效率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2.6 “营改增”与企业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3 进一步研究 | 第58-61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61-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2-66页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1.2 研究建议 | 第63-6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64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